昨天,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英国剑桥的家中去世,享年76岁。
他21岁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引起公众对于“渐冻人症”的关注;他的《时间简史》中译本激起一代中国青年对引力与宇宙的好奇心。“不要与外星人联系”“突破摄星,派人类航天器去半人马座”……几乎他每抛出一个观点,都能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响。有媒体曾这样评论霍金——“身体囚禁于轮椅,思维遨游于宇宙”。
作为科学家,他伟大而纯粹
昨天,霍金去世的消息刚传开时,不少人还在将信将疑之间。因为在过去多年,数度传出霍金去世的消息,尤其在2009年他病重住院期间,但最终人们还是在谣传之后看到了霍金经典的轮椅形象。
然而,这一次却是真的。2018年3月14日,霍金离开了人世。有人称霍金是“另一个爱因斯坦”,而139年前的3月14日,正是爱因斯坦的生日。
大多数人对于霍金的了解,停留在《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科普作品。他的华人弟子、《时间简史》中文版译者吴忠超介绍,当这本书在西方已经登上畅销书排行榜时,1992年中文版的第一次全国征订数只有区区500册。然而,到今天,《时间简史》已被译成40多种文字,发行量突破了2500万册。它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因为《时间简史》的主题是关于宇宙的起源和命运,这是所有文明都关切的问题。
霍金是一位广受同行尊敬的理论物理学家。复旦大学物理系特聘教授吴咏时告诉记者,霍金的演讲经常给听众带来很多启示。虽然自己与霍金的交集仅限于聆听讲座,但他经常为霍金的想法所折服,“真不愧是当前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因为霍金所提出的量子理论,给出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新效应,他提出的“黑洞有热辐射”是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贡献,学术上称为“霍金辐射”。由此,生发出一个更根本性的问题——黑洞热辐射是否导致了黑洞信息损失?这迄今尚未在学术界达成共识。可惜的是,霍金没有等到实验验证就离开了人世。
三次踏上中国土地,刮起“霍金旋风”
2016年4月16日,霍金开通新浪微博,与中国网友直接交流,他的第一条微博就获得超过30万次转发。2017年11月5日,他透过屏幕“现身”腾讯WE大会,畅谈人类未来图景和星际探索。
其实,霍金曾三次踏上中国土地。
第一次是1985年4月28日,受中国科技大学邀请,霍金第一次来中国。霍金一行在中科大逗留了四天,又去北京师范大学进行演讲,引发了无数天体爱好者追求科学至高境界的憧憬。那一次,他还首次登上了长城。
第二次则是在2002年8月,北京召开国际数学家大会,霍金出席国际弦理论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受到了国内媒体的高度关注,所到之处刮起一阵阵强劲的“霍金旋风”。
霍金第三次来中国,是在2006年6月。6月19日上午,2006年国际弦理论大会在北京召开,史蒂芬·霍金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开幕式并作学术报告。这一次,霍金在演讲的最后部分提到了他脑海中的宇宙起源。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斌是我国引力理论专家。在王斌看来,霍金引领了引力、宇宙物理学的发展,他对于黑洞物理、宇宙暴胀理论、时空结构等问题的研究也很具有启示性。“别小看引力物理,它包含的尺度一直从亚原子到整个宇宙。”王斌说,尽管霍金最后只能控制右眼下的一小块肌肉,但他的思维却自由翱翔,从无穷小到无穷大,从亚原子尺度到无垠宇宙。
他的勇气和毅力将会不断激发新的活力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霍金家人发布声明称:“今天,我们亲爱的父亲走了,我们深感悲痛。”但可以相信,霍金留给世界的精神力量,将会不断在人们心中激发新的活力。
美国宇航局在悼念霍金的留言中写道:他的理论解锁了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宇宙。我们,以及全世界正在其中探索。就像2014年你对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的祝福语:愿你能像微重力中的超人一样继续飞翔。
的确,在理论物理的研究中,霍金坚持十分严谨的证明;而在科学的普及上,他脑洞大开、言出惊人的方式,使他成为当代知名度最高的物理学家。比如,他关于人类未来有过五大预言:一是2600年后地球将因资源耗尽、大气层破坏而灭亡;二是人工智能总有一天会取代人类;三是人类很可能因核武器而灭亡;四是人类应该迈出地球去宇宙中寻找第二个家园;五是全球变暖将使人类在百年间被新文明取代。
这些预言为霍金招来了很多争论,但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说,人们对霍金有误解,他不是爱因斯坦式的科学家。霍金给人类最大的启示是:世界上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就眼皮能动,思想却在遨游太空。而很多人身强力壮,但是思想却一辈子都瘫在轮椅上。这是霍金最值得我们尊敬的地方。
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悼念霍金时说:“安息吧,霍金教授。也祝愿我们都能像他一样活得出彩。”
文:许琦敏
编辑:钱家跃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