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型胃癌是一类恶性癌症,临床上缺少治疗手段。日前,来自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学者在《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了弥漫型胃癌蛋白质组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者分析了84位弥漫性胃癌患者,获得了11340个基因产物,以及274个癌症驱动基因。该研究首次描绘了弥漫型胃癌的蛋白质组全谱。此外,研究人员还筛选出多个与患者预计生存密切相关的药物靶标。国家蛋白科学中心(北京)主任、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之一秦钧表示:“这种蛋白分型不依赖于任何基因组信息,可以为胃癌病人的精准医疗提供直接依据,针对这些靶点最有可能研发出有效的胃癌靶向治疗药物。”
“将来在临床上,对肿瘤进行蛋白质组分析,就可以知道是哪种肿瘤,能不能治好,应该和不应采取哪种治疗方法。”秦钧说,大众熟悉的基因测序,只能为肿瘤精准医疗提供非常有限的线索,这个问题可以在蛋白质层面上解决。”
我国是胃癌发病和死亡重灾区,统计显示,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约68万例,占全球发病病例一半左右。当前,形态学上一般将胃癌分为肠型、弥漫型和混合型,其中弥漫型胃癌被称为“胃癌中的胃癌”,尚无有效的靶向疗法。
2012年起,秦钧率领团队开始绘制首个弥漫型胃癌蛋白质组学图谱和肿瘤驱动基因变异图谱,并联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进行了大规模胃癌样品分析。2016年6月,科研团队首次描绘了弥漫型胃癌的蛋白质组全谱。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弥漫型胃癌可以分为3个与生存预后和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的分子亚型,分别为PX1-3型。其中,PX1 型(细胞周期型)患者总生存时间最长,PX3(免疫通路富集型)患者总生存时间最短、对化疗不敏感,PX2 型(上皮-间充质转化型)介于两者之间。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还筛选出23个与预后相关的胃癌候选蛋白药物靶标。
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 “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以蛋白质组分型为主要参照标准的精准医学突破。据悉,由军科院副院长贺福初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的“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正瞄准我国最常见的十大疾病开展系统蛋白质组学分析,旨在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为提高防诊治水平提供新的策略和手段。
文章综合转载自知识分子、新京报
编辑制作:沈湫莎
责任编辑:樊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