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速度在个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大部分人的行为和认知功能随衰老会逐渐退化,也有一些人在耄耋之年仍能保持较好的活力。这种现象提示研究人员,研究个体之间衰老速度差异的机制,将为抗衰老提供重要线索。
从1993年科学家在线虫中发现第一个可以延长寿命的基因起,科学家已经发现了100多个与长寿相关的基因。可有些基因虽然可以延长寿命,却会导致衰老。日前,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蔡时青研究团队在此问题上取得重要突破,发现了一条新的调控动物衰老的信号通路,论文在《自然》 杂志发表,有望为实现健康衰老带来新的思路。
在线虫体内“海选”衰老调控基因
秀丽线虫因其遗传背景清楚和生活史短 (寿命仅三周),成为科学家研究衰老的重要模式生物,许多重要的调控寿命的信号通路都是首先在线虫中发现的。
蔡时青团队通过仔细观察线虫在衰老过程中雄性交配、进食和运动能力退化情况,发现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野生线虫的行为退化速度存在显著差异。比如,夏威夷线虫的衰老速度就比英格兰线虫慢许多。
虽然这些野生线虫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由于这样的衰老速度差异是在实验室相同条件下观察到的,这排除了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暗示存在控制线虫衰老速度的基因。线虫基因组含有约两万个基因,如何在浩瀚的基因组中找到目标基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研究人员通过杂交实验,最终锁定了一个调控线虫衰老速度的新基因,并将其命名为rgba-1。经过分析,研究人员发现rgba-1基因可能编码神经肽。
神经肽是神经系统中除神经递质之外另一类重要的信使分子,负责神经细胞之间信息传递,它在生命体内含量低、作用广泛,而且还十分复杂,调节着诸多生理功能,如痛觉、学习与记忆等。
通过一一筛查,研究人员最终在28个疑似神经肽受体的基因中找到了npr-28基因,并进一步确认npr-28确实可以被rgba-1神经肽激活。这样,蔡时青研究团队发现了一条全新的由神经肽及其受体组成的信号通路调控动物衰老速度。
有生育优势还能抗衰老和延寿
衰老如何受进化的影响,一直也是衰老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蔡时青研究团队和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李海鹏课题组合作,对rgba-1和npr-28基因上存在的遗传多态性进行群体遗传学和进化分析,发现rgba-1是新进化出现的基因。
rgba-1和npr-28基因可能在进化过程中受到过正向选择。正向选择是自然选择的一种形式,当遗传物质DNA (脱氧核糖核酸) 发生突变时,这种突变如果有利于生物适应环境、应对生存压力,那么就有可能被保留下来,有的可能无法遗传给后代,有的却可能长久遗传下去。
科学家认为,调控个体之间衰老速度差异的基因已经历了长期的进化选择,对生长繁育一般没有不良影响,有望成为抗衰老的潜在靶点。
衰老的进化理论认为,进化选择的基因往往是对物种的生长繁育有利,而这些基因在生命后期会促进衰老。可新研究却发现,进化选择的基因除了可以给物种带来生长繁育的优势外,这些基因还可以延缓动物衰老或延长寿命,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这个研究仅仅是一个开始,它推开了人类在基因水平上追求“健康地长寿”的大门。该研究就遗传如何影响衰老做出了多个重要发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