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图书馆公益之路难走
世界“真人图书馆”创办人罗尼·艾伯格曾说,“真人图书馆”交换的是信息,而非金钱、关系和资本,如果不是公益免费的,“真人图书馆”就没有意义。但落实到现实中,举办活动却需要切切实实的资金,来解决包括场地、人工成本、技术费用等一系列问题。
济南“I Think真人图书馆”的联合创办人邱隽思在活动现场曾表示,当天其中一本“真人书”是“推理小说家”和“学霸”,他同时也是山东大学研究生,许多人来了之后,询问的都是与“司法考试”和“考博”相关的问题。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功利心,“人们背后的潜台词是如何才能成功,才能发财”。“这其实体现了大部分中国人的心理状态”。
很多活动组织者都在挑选“真人书”方面遇到了难题。有位组织者介绍说,在国外有很多志愿者愿意敞开心扉,他们认为“平等”、“开放”、“分享”都很重要,而对于相对保守的国人来说,真正的弱势群体却鲜有人愿意讲述自己的经历,有的忙于生计也没有多余时间与陌生人交流,“没必要让跟我们本不相关的人了解我们”是最多的拒绝理由。
曾经有次活动,“真人图书”是来自北京当地的一名城管,由于人们对城管的印象有些负面,阅读中读者对城管的质疑和声讨逐渐占了上风,再加上那位城管不善言辞,一时间很难反驳人们的质疑。本想沟通,却因为固有观念和偏见的限制,让误解和误会更深。
北京某高校活动负责人也说,“我联系过凤凰岭上的一个和尚,他倒是对‘真人图书馆’的概念非常赞同,可是因为他不能轻易出庙下山,所以婉拒了我们。”
活动组织者在这样或那样的条件限制下,有许多时候不得不妥协,“真人书”也便尽量避开弱势群体,尽量选择成功人士或类似心理咨询师的人群。另外,有些地方的“真人图书馆”有意无意地变成了“相亲会”“批判会”“诉苦会”。
北京大学博士吴汉华表示,在尝试过程中,尽管具体的形式内容会出现个体化差异,有时候偏离了原汁原味的理念初衷,难免带有象牙塔般的理想主义色彩,但这种“舶来品”的确正在朝着一种飞速扩散的趋势发展,无法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