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贝易的成绩在班里挺好,老师经常把她的作业作为范本展示,而“吼娃”也并没有影响母女关系,王贝易知道妈妈是为她好,在文章末尾,她还不忘特地写一句,“不做作业的时候我还是很爱她的,每次生日和节日都有做卡片和礼物给她。有一次我们谈心的时候,我告诉她:我还是很爱她的,比起别的妈妈,她其实并没有那么凶。”
吐槽成了亲子关系润滑剂
“孩子今年二年级,她先打草稿,我再和她一起完善的,一开始孩子不肯,觉得我是来套话的,但我保证不管她说什么都不生气,于是孩子就很爽快地写了一段,我看了很汗颜也很感动,汗颜的是自己有时控制不住的怒吼确实对孩子造成了伤害,但感动的是她知道妈妈也是用心良苦,对她的调侃和吐槽我全部接纳,我们还平心静气地讨论做作业方式的改进方案,以后我尽量控制脾气,她尽量提升效率和专注度,这个结果也是我始料未及的,原本以为就是给孩子一个吐槽的机会,但现在却成了亲子关系的润滑剂。”一位参与征文的家长表示。
这次参加征文的孩子以小学低年级为主。“从孩子的字里行间里,我们基本可以窥探到各个家庭陪读的千姿百态,学习肯定不是嘻嘻哈哈的事,一定会有竞争和压力,但是大家都始终在努力,孩子积极学本领,家长努力变智慧。任何的学习和进步,都需要坚持,我觉得他们做到了,真心为他们手动点赞。”徐平表示。
[心理老师]
更多“吼妈”会被自信淡定所取代
杨浦小学心理老师管霁笑言,虽然自己是一名心理老师,但在辅导女儿学习的过程中也难免吼几声。近期吼娃的文章确实引发身边许多家长的共鸣,随着课外学业竞争激烈,部分家长确实会有些焦虑,尤其看到孩子与“别人家的牛娃”之间的差距时,更加难以控制情绪。
另外,部分家长在小学低年级时没有帮孩子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三四年级,看到孩子落后了,开始发慌,让孩子频频恶补,希望在短时间内明显看到效果,但之前放任导致孩子学习习惯较差,难以在短期内进步,家长们却把原因归结于孩子的不听话或是不努力,于是也出现了一批吼妈。
此外,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天赋是有差异的,有些孩子可能在学习上不一定非常优秀,但有自己的特点爱好,可不少父母觉得一定要考出好成绩,逼着他们按自己的愿望去拼搏,结果一次次失望,逼孩子的同时也把自己逼成吼妈。
管霁坦言,“虽然自己有时也会控制不住情绪,但我知道,陪伴孩子学习的妈妈也需要每天做足功课,不断反思:今天孩子做作业时间浪费在哪个地方?用什么方式可以引导?每个作业大概可用多少时间完成……这些都是父母陪伴的功课。没有快速成功的秘诀,但父母按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好计划,会反思、会用合适的方式陪伴,懂得润物细无声的道理,相信吼妈会被更多自信、淡定的妈妈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