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援乏力,缺少基石人物
主帅是一支球队的灵魂,队员则是在球场上体现其意志的执行者,在这一方面,申花同样没能交出满意的答卷。在绿地注资长达四个赛季之后,在俱乐部每年都用足五个成年内援球员转会名额的情况下,球队目前只有一名边缘国脚 (曹赟定) 就是球队实力不进则退的最好证明。
四年引入20名内援,这并不是一个小数字,但这些内援又有多少承担起了球队发展基石的作用?
2014赛季引入了五名球员陈柏良、高迪、沈俊、李文博和耿晓峰,如今已仅剩门将沈俊还留在队内担任第三门将。2015赛季引进的内援中,只有李建滨算得上是球队的稳定首发,吕征和张璐的位置日渐边缘化,王赟因为得不到足够多比赛时间而被外租至申鑫,此外邓卓翔则在效力申花的两年时间内只获得了3次出场机会。2016赛季的引援从目前来看相对最有效,秦升、李帅、王林都在队中发挥重要作用,李云秋则在长期伤病之后成为了今年的主力,当年最重磅的内援毕津浩(身价号称8000万元) 的表现则乏善可陈,两年来仅获得19次中超出场机会。本赛季,申花的引援让很多人都看不懂,毛剑卿的回归和孙世林的到来,让球队的阵容得到了一定补强,但三名来自中乙球队青岛中能的朱建荣、栗鹏和王伟就有些出人意料了。联赛进行至今,前锋朱建荣出场7次零进球,后卫栗鹏出场6次球队成绩2平4负,而另一名中场球员王伟则至今未能获得出场机会。
长达20人的内援名单,如今仅有三人坐稳球队首发位置,三人游走在主力替补之间,这对于一支因为底子羸弱、想要完成重建的球队而言,显然很不成功。
球队主帅年年更换,内援成功案例寥寥,正是这些必然因素,再加上伤病和停赛等偶然因素,才导致了今天的申花直接滑向保级深渊。无疑,对于如今发生的危机,申花俱乐部的管理层应该负主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