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歌剧院创排的《茶花女》不但把场景搬到了上海,剧中人物还穿起了旗袍。图为外方组薇奥莉塔扮演者女高音杰西卡·普拉特(中)。(资料照片)
本报讯 (记者徐璐明) 去年3月,由上海歌剧院创排的上海版 《茶花女》巧妙地将故事置入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穿着旗袍的薇奥莉塔登上1920年代的国际邮轮“白色茶花号”,从上海出发,演绎人生的悲欢离合。今明两晚,这艘“白色茶花号”将再度起航,在上海大剧院连演两场。此次,上海歌剧院特别邀请指挥家罗贝托·阿巴多、女高音杰西卡·普拉特、男高音弗朗西斯科·德穆罗等国际歌剧界明星,与中方演员联袂演绎这独具东方特色的西方经典歌剧。
此次担任指挥的罗贝托·阿巴多是指挥大师克劳迪·阿巴多的侄子,是阿巴多家族中的又一位优秀指挥家。他执棒的数十部歌剧年代跨度从古典主义时期的莫扎特一直到近现代,《茶花女》是他最喜爱、亦是他指挥最多的威尔第作品。2013年,他曾指挥这部歌剧参加香港艺术节。“《茶花女》 的音乐让其中的每一个人物都那么鲜活有力。”罗贝托·阿巴多表示,“人性的不同侧面都在其中得到体现,这正是 《茶花女》 经久不衰的原因。”
“在我看来,没有哪个城市比曾经被称为‘东方巴黎,的上海更适合展现这个故事了。”该剧导演易立明曾告诉记者,上世纪20年代海派文化生态以及光怪陆离的社会图景与故事原发地的巴黎极为相似,使得上海版的 《茶花女》 故事发生的时空穿越具备合乎情理的基础。他将全剧的场景放置在一艘国际邮轮的后甲板上。这艘邮轮将从上海外滩起航,最终抵达法国。而“交际花”薇奥莉塔则穿上了旗袍,成了邮轮上的一名驻唱歌女,并与富家子弟阿尔弗雷多相识相恋。
邮轮是一座“移动的城市”,没有了繁重迁景的停顿与声响,无疑让观众的观剧体验大大提高。薇奥莉塔的外方主演杰西卡·普拉特表示,“在这样的舞台上完成走位调度,就像是在不停地上坡下坡,很容易喘。这不仅只是表演中注意平衡的问题,也大大提高了控制气息和声音的难度。”
与传统歌剧演出不同,上海版 《茶花女》 的演员们不再局限与一方舞台之内,许多群众演员的上下场都安排在观众席中,甚至男主角阿尔弗雷多还将在二楼包厢与舞台上的薇奥莉塔对唱。整个剧场都被纳入表演区的范围,给观众带来“置身其中”的亲切感。此次的外方男主演弗朗西斯科·德穆罗曾与众多著名歌剧院合作过 《茶花女》,可谓“阿尔弗雷多专业户”。他告诉记者:“在传统的演绎中,第一幕薇奥莉塔著名的咏叹调《多么奇怪》里,阿尔弗雷多都是在台侧演唱,让观众感觉到声音从幕后传出。但这次他出现在了台前,在追光中与薇奥莉塔互动。这样的处理很特别,可以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他在女主角心中的分量,更强烈地感受到他们之间迸发出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