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远程宽体客机模型。王脊梁摄
本报珠海11月2日专电 (特派记者 张晓鸣)在今天的珠海航展现场,中国商飞公司和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透露宽体客机的具体细节和项目进展。中俄双方公司介绍,飞机预计在10年后交付,总装将在上海完成。
中俄远程宽体客机是两国企业在高科技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重大战略合作项目。经过前期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和联合佐证,今年6月25日,中国商飞公司与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签署了项目合资合同,中俄两国企业就研制宽体客机正式确立合作关系。
中俄双方企业介绍,两家企业正在按照对等原则开展研制工作,在上海组建合资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目前合资公司注册审批程序已启动,预计年内正式挂牌运营,飞机总装将在上海完成。
中俄远程宽体客机采用双通道客舱布局,基本型航程为1.2万公里,座级280座。通过采用先进气动设计、大量应用复合材料、装配新一代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等提高飞机综合性能指标,宽体客机将比同类机型有更低的直接运营成本。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可通过加长型、缩短型等系列化发展,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根据研制经验,从项目启动到实现首飞,预计需要7年左右,到实现产品交付预计需要10年左右。目前,双方企业已制定了项目实施计划,将在适当的时候对外公布具体时间。
此前,无论是ARJ21还是C919,都是中国商飞自主研制,为何宽体客机要由中俄联合研制? 中国商飞公司总经理助理、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院长郭博智说,中俄双方联合研制远程宽体客机项目,主要目的是聚集人力、技术和其他资源,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优势互补、联合研制,可共担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率。中俄两国市场是项目成功的基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空客公司和美国波音公司在大型喷气客机市场的竞争以双头垄断为特点,竞争实力不相上下。而俄罗斯作为老牌航空制造业强国,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也有过宽体客机的研制经历,即伊尔-86和伊尔-96。
宽体客机项目将保持开放性,优选全球供应商参与研制。供应商选择坚持市场化、规范化原则,将在全球招标,优先选择经验丰富、产品具备足够市场竞争力、愿意共担风险的供应商。供应商应具备支持型号全寿命阶段工作的能力和经验,拥有完善的适航保障体系、质量管控体系和客户支援能力。双方鼓励更多的供应商在本土投资或合资进行配套生产。目前,双方企业正在对供应商RFI(信息征询书)回复做联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