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柏林记者赵海博
10月19日,素有出版界“奥林匹克”之称的法兰克福书展第68次拉开了帷幕。在书展上,《中国关键词》多语种版和《东京审判:中国的记忆与观点》英文版这两本重要的书籍举行了全球首发仪式,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关键词”架起中外沟通的桥梁
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研究院联合编撰的 《中国关键词》 多语种版19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举行了全球首发式。
《中国关键词》一书包含英、法、俄、西、阿、德、葡、日、韩9个语种,主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及中共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行中文词条专题编写、解读和多语种编译,以综合、党建、政治、经济和外交五个专题,简明、清晰、准确地阐释了中国理念、中国思想、中国政策和中国发展道路。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方正辉在首发仪式上指出:“这套书最大的特点是以‘关键词’的形式介绍中国,在三四百字的篇幅中,用精炼的语言解释这个词语产生的背景、场合、核心内容、重要意义和定位等,让国外的读者一看就懂。希望 《中国关键词》 成为架起中国和世界各国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国外读者走进中国,了解中国。”
负责出版 《中国关键词》 一书的新世界出版社,隶属于中国国际出版集团。近年来,该出版社紧紧围绕阐述中国道路和讲述中国故事的宗旨,出版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图书,在海外出版发行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该社总编辑张海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讲述了中国图书走出去的历程。过去,在海外发行市场,受欢迎的中国图书往往是那些类似于诸子百家、中医、武术等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图书。而对于那些涉及政治的图书,由于东西方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差异较大,往往在推介和销售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直到2011年,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发行出版了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国际社会引起较好的反响,才让大家逐渐意识到,如果一本涉及政治的中国图书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能够做到符合西方人的阅读习惯,一样能够受到追捧和欢迎。
正是因为延续了始于《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市场化方式运作主题出版的道路,并且充分兼顾中外读者的阅读习惯,《中国关键词》 在法兰克福甫一亮相就受到各方关注,不仅中外主流媒体纷纷前来报道,还借此机会签约输出了英文、西文及俄文版的版权。目前《中国关键词》已经面向五大洲输出了11个文种的12个版权。
让外国读者更好地了解东京审判
19日下午,法兰克福书展中国展区又迎来一项重要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东京审判:中国的记忆与观点》 英文版全球首发仪式,纪念东京审判开庭70周年。
《东京审判:中国的记忆与观点》由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主任程兆奇教授主编,上海交大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中文版,是第一本集中表达中国学者对东京审判的回忆以及学术研究观点的图书。而此次在法兰克福书展全球首发的英文版,是由上海交大出版社于2012年授权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经过长达4年的翻译、编辑工作,才得以面世。该书英文版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的重要成果,充分显示了中国学者对于东京审判研究结论的正义性、严谨性,有助于促进国际社会更加重视中国作为二战中亚洲最大的战场和战胜国对于东京审判的核心观点,是对日本右翼有关言论有力的驳斥。
参加发行仪式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颜永刚表示,东京审判是一次和平对战争、文明对野蛮、正义对邪恶的大审判。剑桥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总监曼迪·希尔说,作为世界著名的学术出版机构,正是看中了本书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才选择与上海交大出版社合作出版发行英文版。她认为,这是第一次以英语译本的形式呈现了中国对东京审判的理解及其现实重要性,必将引起西方读者的关注。
本书的主编程兆奇教授虽然没有能够来到现场,但依然通过视频的形式介绍了本书的编写过程和其背后的意义。此次英文版的出版发行,一方面有利于外国读者了解中国学术界在东京审判问题上的主流观点,从而更加客观、真实地了解这段历史,另一方面也为西方以“二战”“东京审判”为研究领域的历史学界、法学界的专家学者提供了高水平的借鉴参考。
(本报法兰克福10月20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