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1986,8年时光,从74岁到82岁,150篇“随想”,2000多个日日夜夜,巴金先生拖着病体,在垂暮之年,一字一句写下《随想录》,成为一部被誉为“讲真话”的大书。
今天下午,专门为一本书所做的展览——“讲真话——纪念《随想录》创作完成30周年图片文献展”在上海图书馆开幕。
“讲真话”贯穿于《随想录》的始终,也是巴金先生追求的人生理念,他说“改变自己的生活,消除言行的矛盾,这就是讲真话。现在我看清楚了这样一条路,我要走下去,不回头。”为了坚持“讲真话”,《随想录》在巴金一篇篇的辩驳、剖析、回忆中逐渐诞生,也是《随想录》著作和本次展览的核心主旨。
至2016年,《随想录》已创作完成30周年,“讲真话”三个字也在《随想录》真挚深沉的话语中走进无数读者心里,树立着不可摧折的人生标杆,促使读者们反思过去、反省自身,清醒本真地认识历史、面对现实。
整场展览围绕《随想录》的创作、内容、影响分为“探索”、“真话”、“再思”三个篇章,完全以“书”的概念呈现,整体色调采用《随想录》初版本(三联书店香港版1988年5月)封面设计的主色彩——暖黄与浅灰,轻快温暖不失庄重。走进展场犹如步入《随想录》的书本中,观看章节内容犹如查看目录,翻阅的是《随想录》的成长史、人物史、事件史、发展史。
读完序言进入“书”中,迎面是顶天立地的一面书墙,数十册各版本《随想录》整齐排放,极富视觉冲击力;转角处的分隔墙设计成书脊的形式,不动声色地暗示观众“我在书中徜徉”;互动区从天而降的“书雨”、“真话”篇中两米多高不断变换影像文字的“站立的大书”……处处是书的气息,书的表达,与展览内容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设立了互动区,引进先进的展陈方式和互动设备,观众戴上VR(虚拟现实)设备犹如置身巴金故居,随意进入限制参观区域,自由观赏。另一侧,两千多根铅笔组成的巴金头像中,观众可以随意抽取铅笔,在旁边方凳的铜版画浮雕上涂画拓印,拓出的画像留作纪念。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