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展物联网产业,将最先进的研发模式引入上海,打造世界级研发中心,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最近牵手欧洲最大的独立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筹建其中国研究院,计划年内正式启动。这是上海在“十三五”期间的一个重要举措,旨在大力创新功能型平台,为夯实科技基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营造合适的创新生态系统。
很多新兴产业如处蓝海
微技术、量子通信、干细胞、材料基因组、石墨烯、合成生物、智能制造、光电子……这些都是上海“十三五”期间需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每个领域都将建设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
“以往,政府支持这些产业发展,采取的多是点对点的项目支持方式。”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战略规划研究室副主任朱学彦博士介绍,但这种支持方式效率不高,尤其在技术进展迅速、市场变化多端的今天,需要探索一种新型的产业发展引导模式。
美丽的热带海洋里,珊瑚礁形成之后,总会吸引许多海洋生物聚集在周围,逐渐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很多新兴产业就如处于一片蓝海,若无依托,相关创新资源较难集聚。而搭建功能型平台,就如布下一片珊瑚礁,通过营造新的产业生态,让技术根据市场规律和需求自由生长。
微工院就是为发展物联网半导体芯片而准备的“珊瑚礁”。半导体集成电路发展除了延续摩尔定律之外,还有“超越摩尔”技术路线,即采用成熟半导体工艺制造传感器、模拟电路、射频电路等产品,微工院就要在此大显身手。目前,一个业界领先的8英寸研发中试平台已在建设,预计明年4月建成,它可以为各种传感器等产品技术的研发提供支持———有了它,手握好技术的创业者,可以来这里进行产业化尝试,不用为买不起昂贵的设备发愁,更可方便寻找到各种资源,推进产品商业化。在现有设备的支持下,已孵化出一批创新企业,产品技术包括磁存储器、运动传感器、光传感器等。与此同时,微工院还开始组建全球创新网络,迄今已在硅谷、欧洲、中国台湾等地区初步布点。
新模式助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
在宝山,三条石墨烯的中试线已在上海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搭建,分别属于三个正在孵化的项目。
石墨烯作为全球最看好的新技术之一,目前产业应用还在摸索阶段。“高校老师有不少好项目,可要让他们自己动手,搭建中试生产线、招工人,能应付这些事情的老师并不多。”平台总经理孟岩说,平台帮他们来做这些“琐事”,更多成果就能走出实验室。在建平台前,她和同事在上海高校进行了调研,发现没有一所学校涉猎石墨烯的全部应用领域,“我们更需要一个平台,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上海的石墨烯产业集群”。
为新产业营造创新生态、提供研发平台的“珊瑚礁”只是第一步,还要让更多创新资源集聚到它的周围。《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 提出,要围绕信息共享、科技成果转移、科技金融、检测认证、科技咨询等服务环节的需求,构建一批创新服务功能型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多方位的软硬件环境支撑。
作为政府支持重点领域发展的新探索,“珊瑚礁”模式还将复制到更多领域。“十三五”期间,上海还将引导各类研发基地向功能型平台拓展,提升研发与转化服务能级,力争在前沿科学领域形成国际领先优势,在应用技术领域加快核心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促进相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