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鸣
宝钢股份、武钢股份的重组方案正式出炉。
昨天,两家公司同时发布《吸收合并报告书》(下称《报告书》),宝钢股份向武钢股份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宝钢股份为本次合并的合并方暨存续方,武钢股份为本次合并的被合并方暨非存续方。
强强联合后,上市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实现钢铁报国强国梦。合并后,上市公司将在全球上市钢铁企业中粗钢产量排名第三、全球汽车板市场产量排名第三、全球取向硅钢市场产量排名第一。
钢铁企业“巨无霸”诞生
根据《报告书》,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的换股价格确定为:宝钢股份4.60元/股、武钢股份2.58元/股。由上述换股价格确定武钢股份与宝钢股份的换股比例为1:0.56,即每1股武钢股份的股票换0.56股宝钢股份的股票。
同时,宝钢股份将吸收合并武钢股份,武钢股份现有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由武钢有限承接与承继,自交割日起,武钢有限的100%股权由宝钢股份控制。
一旦交易达成,合并后上市公司将实力大增,无论是从营收还是产量,都将成为全国钢铁产业无可争议的“巨无霸”。在上市公司层面,合并后上市公司将在全球上市钢铁企业中粗钢产量排名第三;在集团层面,宝武的产量规模将超过河北钢铁,仅次于欧洲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位列全球第二。
引领新一轮行业重组浪潮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
数据显示,2015年度中国钢铁行业粗钢产量8.04亿吨,占全球钢铁行业粗钢产量的49.5%,产能利用率仅为67%。近年来,钢铁消费量呈现逐年递减趋势,钢材消费将总体进入下降通道。
与此同时,我国钢铁行业过于分散,也影响化解过剩产能政策效果。2015年度中国钢铁行业前十名市场占有率回落至34.2%,产业集中度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点。
鉴于此,国家在政策层面积极倡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鼓励钢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化解过剩产能,推进行业“去产能”。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两家公司的重组将成为钢铁行业整合的标杆,起到示范作用,同时也被寄予更高希望。
整合后的协同效应
公告显示,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合并后会优化两家钢铁上市公司资源配置,推动合并后上市公司提质增效。二者在区位、研发、采购、生产、营销、产品、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将发挥协同效应。
目前,宝钢股份的生产主要集中于上海宝山、南京梅山和湛江东山三大生产基地,武钢股份生产主要集中于武汉青山。
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合并后,上市公司将全面统筹四大钢铁生产基地布局,全面整合国内沿海沿江战略区位,多角度、体系化整合钢铁主业区位优势,合理分工布局周边市场,有序对接中国和全球客户,辐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区域。二者将通过生产基地的布局优化,在原料、成品运输仓储等方面采用集约化调配,实现降本增效。
对于我国钢铁企业来说,除了产能严重过剩之外,还存在高端领域缺乏竞争力的短板。通过合并重组,二者可快速移植和整合各自在汽车板、硅钢、镀锡(铬)板、工程用钢、高等级薄板等领域的成果,迅速提升钢铁制造能力,强化二者核心及重要战略产品的优势地位,担负起高端产品的研发重任,打造产能结构优化的全品种钢材制造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