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记者 蒋竹云)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近几年来,上海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战略部署,着力推动产业经济稳增长、抓创新、调结构、促转型。在创新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上海制造业将如何转型升级?聚焦哪些重点领域?如何完善产业空间新布局?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介绍了《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主要内容。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徐子瑛出席发布会。
引导支撑制造企业信息化
历时两年时间,市经济信息化委和市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形成《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市政府日前已正式发布。
《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上海制造业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制造业保持合理比重和规模,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持续深化;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制造业对资源环境友好程度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迈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实现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上海速度向上海质量、上海产品向上海品牌的转变。
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介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升级。上海将组织筹划各类产业要素资源,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推进重大项目任务,建设集群集聚载体,力争实现“十三五”末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25%左右目标。
陈鸣波表示,目前上海的制造业和信息化手段都具备一定实力,但融合得还不够,政府将引导和支撑企业进行制造业的信息化,相关“工业互联网3年行动计划”也即将推出。陈鸣波认为,制造业的信息化会是上海制造业升级的基石和重点。传统优势制造业一旦加入信息化改造,每年产值可增加4000-5000亿元。
因此,《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企业信息化的指标——到2020年,企业信息化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0.5%。此外,《规划》从质量效益、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三方面,提出15项具体指标。比如,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0%左右;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左右;工业园区单位土地产值(已供应工业用地)达到75亿元/平方公里等。
聚焦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直以来,上海制造业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规划》指出,要全面贯彻“中国制造2025”战略,聚焦重点领域推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创新产业组织形式,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规划》提出,要聚焦国家战略和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积极对接产业前沿发展领域,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能源装备、节能环保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来说,要聚焦集成电路、下一代网络、高端软件与信息服务、增材制造装备、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同时,也要积极承担国家战略,大力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核电装备等战略重点,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合作与竞争。此外,还需加强科技前瞻性布局与产业化联动,积极培育量子通信、工业互联网、先进传感器与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实施一批产业创新专项,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和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重点领域需要重大项目的支撑。《规划》提出,要注重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以重大项目为引领,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推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百亿级项目,新能源汽车、航空发动机、船舶海工等十亿元以上项目,以及一批亿元项目开工建设。
通过重点项目实施,预计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产业各增产值1000亿左右,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节能环保、都市、化工产业各增产值500亿左右,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能源装备和船舶产业各增产值400亿左右。
强化“四基”工业肾脏,完善产业空间新布局
发布会上,陈鸣波特别提到了工业强基工程。 现阶段,我国工业大而不强的特征十分突出,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主要原因之一是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这“四基”基础能力薄弱,严重制约工业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陈鸣波表示,基础工业好比人的肾脏。如果不强基,制造业发展就缺乏动力。为此,《规划》提出,重点突破“四基”瓶颈,通过3-5年健身强体,为后10年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打好基础。将研究制定上海推进工业强基行动方案和指导目录,聚焦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工业强基项目,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整机企业和“四基”企业协同发展。
此外,面对如何保障制造业发展用地的问题,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徐子瑛表示,根据正在制定的上海规划2040,到2040年,全市建设用地中,仍有10%-15%用来保障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其中还有一定量的永久性制造用地,长期保障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在工业园区转型方面,上海工业园区需要做优增量,盘活存量。坚持集约集聚、集群发展,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环境容量等因素,进一步优化发展布局。“好的项目落不了地”这样的情况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