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青)75岁的尹阿婆因患有心血管疾病,必须定期到设在家门口的平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海杨服务站点“报到”配药。尽管该站点离家不远,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站点内未设置药房,患者就诊后必须“上午看病,次日取药”,为此,尹阿婆不得不在家与站点之间“折返跑”。记者昨天从杨浦区获悉,随着本市首个“站内药房”入驻杨浦区平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海杨站点,长期受慢性疾病困扰的老年患者从此告别“折返跑”。据悉,这一社会化药房入驻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模式,在全市尚属首创。
为了方便市民就医,上海倾力打造“1560”就医圈,即市民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最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点,1小时之内就可以到达三级大医院就诊。杨浦区平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海杨站点新开的这家“站内药房”,配备300种常用药,其中包括针剂、精神类和麻醉类等药品。患者在站点就诊和付费后直接取药,而不必再多跑一次。这一创新举措让前来站点的居民可以一次完成就诊取药。
同步进行试点的还有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军工路站点,该站点与一墙之隔的社会化药房合作,实行药房处方外配模式,从而解决站点患者就诊后直接取药的问题。患者只需在站点完成就诊和付费之后,处方信息通过“云平台”直接传送到药房,患者就诊后可直接到药房取药。站点所需药品统一由药品供应企业配送至该社会药房。
据悉,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社区医院为了方便居民就诊取药而在居民区开设的延伸站点,通常建在居委会、文化活动中心旁。每个服务站都有社区医生团队驻扎,相当于小型“医院”。2014年起,杨浦区将在居民区建设标准化站点作为实事项目来推进,目前全区有51个标准化站点。但是,由于场地、人员管理、经费等条件限制,站点无法配备药房,离“首诊留在社区”的理想目标始终还差一口气。
日前,平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海杨站点设置药房,国大药房负责配备价值约30万元的底药和2名工作人员,看病配药终于可以“一次搞定”。站点所需药品由国大药房负责配送和维护。医院则依据日清月结的“用后结算”模式,同时将药品采购信息上传至上海市阳光采购平台。
在这项创新举措的背后,是杨浦区逐步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行“医药分离”的一大尝试。今年杨浦区启动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药品供应改革,接下来还将在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这种做法。海杨和军工模式的试点,让患者就近取药更方便了,在家门口社区站点看病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据了解,目前杨浦区的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有了改革意向。预计到今年年底,杨浦将有约2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就诊后直接取药,约占全部标准化站点的40%,使得这项便民项目惠及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