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京记者 李扬
典籍文献是记载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然而长期以来,那些深藏于恒温恒湿条件下的珍贵古籍,对普通人来说既陌生又遥远,更遑论阅读与使用。
近几年,国家图书馆不遗余力地把馆藏古籍善本的缩微胶卷进行数字转化,并陆续公布上网。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告诉本报记者,经过3年时间,国图善本古籍的缩微胶卷数字化已宣告完成,最迟将在明年底全部公布上网。这意味着,继承了历代皇家珍藏的国图善本古籍,其总量的90%将以高清影像呈现于网络,供读者免费阅读。
原样数字化,最大限度保存古籍历史信息
“数字善本”“甲骨世界”“敦煌遗珍”“西夏碎金”“四部丛刊”……进入国家图书馆馆网的“古籍资源库”,就像进入一座中华文明的宝库,每个专题数据库都蕴藏着丰富的古籍资源。
作为古籍收藏和保护的领军者,国家图书馆的古籍总量达280多万册(件),其中,善本古籍继承了南宋缉熙殿、元翰林国史院、明文渊阁、清内阁大库等皇家珍藏。
“这几年,我们全力开展古籍缩微胶卷的数字化,古籍善本实际上已经大部分完成了,现在已公布上网的古籍有10975部,91000多册,共612万拍,计划到今年底在网上发布的总量达到17000多部,明年达到2万多部。”张志清介绍说,读者进入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网,只需用读者卡或身份证号注册登录,就能免费阅览已公布的古籍善本。
有别于那些可以全文检索的商业性古籍数据库,国图的古籍数字化采取的是“原样数字化”,先将纸本文献进行缩微拍照,再由高速的胶片扫描仪将胶片扫描成数字资源,最大限度保存古籍历史信息,让读者进行利用。
“越是大数据时代,越得注重古籍文字、版本的可靠性。我们提供古籍原件的影像,避免了古籍整理产品的数字文献底本的不善,避免因字形差异,产生错字、缺字,甚至错行错页。无论从国家文化遗产的安全角度,还是从研究和利用的角度,原样数字化都是有意义的。”张志清说。
国图的古籍数据库已成为学术研究“利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家宋镇豪认为,珍贵古籍数字化,为研究者提供了今非昔比的便利条件。作为甲骨学研究大家,宋镇豪非常关注国图馆藏甲骨的数字化进展。国图馆藏甲骨总共35651片,已公布甲骨3764条,拓片发布5776条,目前,国图正一边拍照、著录,一边公布,以每年500片的速度在网上发布高清影像。
“国图每公布一片甲骨,我都很留心。甲骨发现116年,总量16万片,目前只发表了6-7万片,大量甲骨冷藏在库房未被发表,主要存于国图、故宫博物院、山东博物馆,国图的保存量最大,但收到《甲骨文合集》和《甲骨文合集补编》里的不多。因此国图在网上发布的甲骨影像,有助于我们进行更精细的研究,对学者来说,是新学问的增长点。”宋镇豪说。
尽快数字化,保障文化遗产安全
因善本古籍对温度湿度等条件有极高要求,如今在国图,藏品在有缩微胶卷、影印古籍、数字资源的情况下,不提供原件阅览。
“纸是最脆弱的文物,宋版书,翻一页,就损寿60年,上一趟机器,至少短命一百年,所以保护和利用永远是一对矛盾,怎么解决? 就是大量的、尽快地数字化。不仅国图,包括各个图书馆、古籍收藏单位,我认为第一项任务是先发布,把珍稀孤罕的、不同品种、不同版本的古籍发布出来,让人用。”张志清说。
据估算,全国的汉文古籍有20万种,50万个版本,其中已经数字化的大概有7-8万种,15-20万个版本,没有数字化的还有将近60%。“任务非常艰巨,这项工作如果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文化安全就有了根本保障,中华古籍就能够避免历代皇家藏书盛世收集、衰世流散、乱世毁灭的命运。”
为避免做重复的事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正在统合全国各个古籍收藏单位,“我们现在第一步,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内,联合全国的古籍收藏单位,用有限的资金,先把一部分重要古籍数字化。这几年的成果是1200多万拍,大概有三万多种书,除了国图的善本,还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的珍贵古籍。”
令人振奋的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已被列为“十三五”期间国家的一百项重大工程之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想尽快实现让我们的文化遗产全部数字化,让内容尽可能多地被大家利用,哪怕只从中选个图案作为文创,那也是对民族审美、欣赏水平的一种提高。”张志清说。
“让古籍利用进入一个新层次”
在加紧对国内珍贵古籍进行数字化的同时,流散海外的珍贵古籍也正在以数字化形式回归祖国。据统计,海外100余家收藏机构藏有中华古籍300余万册,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很多是孤本,具有极高的文献与文物价值。
“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馆藏中文善本古籍特藏以质量高、数量大著称,我们已经把经部、史部做了一个比较大的数字化,现在在不断上网,做完的话,是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善本中的一半。另外,日本东洋文化研究所赠送的3700多种汉籍的数字版本,我们全部都公布上网了。”张志清说。
将海量的数字古籍资源全部免费提供,是否对古籍出版造成不利影响?
“出版和数字化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有个协调,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使用的特点,也要尊重保护的特点,国图在数字化同时也在大量做影印资料集。”张志清介绍说,国图最近开展了馆藏“样式雷图档”的数字化。样式雷,这个中国清代宫廷建筑世家的建筑图样的主体都在国图,总量约16000多件,已经影印出版了第一批圆明园建筑图样。“我们即将把已经做完的2000拍编目后放到网上,给大家看。”
张志清说,古籍保护不同于文物保护,文物注重物质形态,而古籍保护重在内容,日前召开的“十三五”古籍保护计划的规划会议,已将立法提到议事日程,与会专家认为,要用法律保护古籍,并在立法上要把“利用”写进去。
“我们计划在今年10月28日的孔子诞辰日,对国图的数字化做一个系统的宣传,让人们知道如何利用这个巨大的宝藏。虽然不能完全把古籍从小众事业变成大众事业,至少能让更多人喜欢古籍,阅读古籍,让古籍的利用进入一个新的层次。”张志清说。
(本报北京8月14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