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是一个地名,同时也是上海的科创符号,经济转型升级的前沿。狭义的“小张江”局限于浦东,广义的“大张江”覆盖了上海几乎所有的高科技产业园。现在,随着这座城市不断提升自己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张江也在宣示一个更开放、更包容的目标———挺进全球创新前线,寻求更直接的技术与产业机会。
跨国落子,占位全球创新热点
在美国波士顿,一个由张江高新区管委会与当地业界携手打造的科技园区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它是目前唯一一个中美科技创新类实体园区,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园区不仅有地有楼,更会构筑七个功能性平台,包括新兴产业培育、创新资本对接、创新成果交易等。
张江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日前透露,“上海张江波士顿企业园”目前正按预定节点推进建设;最快下个月,部分功能平台就有望启动实质性运转。
上海宝藤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基因组医学大数据领域的领先企业,董事长楼敬伟盼着张江波士顿园的运行。在张江“药谷”,由于技术、政策、人才红利的辐射,宝藤趁势建起了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精准医疗数据库,部分项目进度甚至比美国精准医学计划还领先12个月。自然,宝藤有实力、也需要更多融入国际舞台。楼敬伟说,张江波士顿园能帮他们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麻省总医院等顶尖研究机构开启实质性接触与合作;同时,国际级专家无需来到张江,也能“身临其境”地参与并分享中国在精准医疗方面的机会。某种意义上,它就像是一个“科技自贸区”。
创新正越来越体现出跨区域协同的特征,作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代表,张江有责任、也有动力抓住这一潮流。在波士顿设点是一个侧面,此前,张江已与欧盟、东盟以及金砖国家构建起稳定的关系,促成了一批项目落地。在大洋彼岸,以上海市政府的“张江专项资金”为引导,硅谷已设立“张江硅谷微技术产业园”。此番落子波士顿,意味着张江已经在美国的原创技术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都完成了占位。今后,这种直接建立科技园的模式,有望在英国、荷兰、德国等地进一步复制。
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曹振全说,目前,张江正围绕“五有”目标谋划发展,简单说,就是“有世界级大师、世界级研发机构、世界级创新型企业、世界级创新生态”,以及“有不断产生的自主创新成果”。
显然,面向全球开放、面向全球布局才是张江的格局。
辨析风向,借力科创流动大势
海外布局是一种高度市场化的双向选择。上海拥有国内极为突出的科技底蕴、人才优势和产业配套能力;同时,上海人的诚信意识、规则意识也远近闻名,这些都构成了上海参与国际合作的优势基因,而大张江园区正是这种基因的高度富集区。
统计显示,张江目前的22园、5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汇集着科技型企业7万多家、200万从业人员和全市80%以上的高端人才。
越来越多国家重大科学项目的落地,不断提升着张江参与国际创新合作的能力和条件。比如:张江正在打造国家科学中心,包括“上海光源”在内,一批世界级大科学装置将为诺奖级别一流科学家定制实验室。而在产业界,量子保密通信、太赫兹透视技术、胶囊内镜机器人等项目中,以中方为核心吸引全球参与的态势也越来越显著。
底蕴和底气,为把握未来创作了条件。而张江越迈越大的国际化脚步,也受到了多种积极因素的驱动。
首先是破解中外科创合作的瓶颈。比如:在发达国家开设园区,寻求双方政府的保障,有利于突破中外科技创新交流的壁垒。同时,张江也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寻求运营科技园区的机会,这是由于和产能输出相比,科技因素的注入更有利于争取对方的认同。
其次,主动出击有利于把握海外创新资源向中国流动的机遇。近年来,越来越多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在中国设点,这透露出海外创新资源的流动风向。曾长期负责默沙东技术转移工作的陆健正在上海创业,他告诉记者,目前美国药企中近半数研发者是华裔,90%的新药有华人的重大贡献,但华人的价值并未被充分承认,这构成了一种人才流动的势能。
此外,在发达国家的技术博弈中,中国凭借“第三方”实力派的角色,争取话语权。典型案例就是受张江大力支持的上海下一代数字电视研发项目。在美欧电视标准激战几十年后,上海团队以“调停者”的身份介入,历史性地在美国下一代标准编制中获得重要地位,为今后上海全面介入海外电视市场打开了窗口。
相信市场,推进改革破除障碍
面向海外的拓展,既能为张江和上海注入国际科创元素,也正成为张江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创新障碍的着力点。
实际上,去年上海颁布“科创22条意见”后仅一个月,在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的支持下,张江颁布了第一批配套政策,核心是为国际的人才流动提供便捷。业内人士评价,张江出入境政策的创新和力度全国领先。
可以说,参与国际合作,除了硬实力,更需要软环境。过去多年来,张江始终致力于构建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规则的市场环境。正在实施的“张江100条专项”政策,重点是围绕创新创业环境、创新人才、成果转化等,打造一大批公共服务平台和共性技术平台,这些平台多数都交由民企建设。事实上,张江的管理结构也是高度市场化的———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加起来不到30人,是典型的“提供大服务的小政府”;而张江下辖的124个园区,半数以上由民营或混合实体管理,通过市场手段配置要素,具有高度的自主权。
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市场化的张江,很自然就会在民间激发出全球化实践。上海敬元投资有限公司是张江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的主要运营方。在完善园区创新生态的同时,从去年底开始,这家民企在德国不来梅、美国洛杉矶、新加坡、日本东京、以色列海法等九座城市,陆续设立“海外人才预孵化基地”,相当于早期技术项目的“温室”。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预孵化”就是让海外人才在入驻张江前,能在当地完成与国内资本、政策、园区等的对接。基地运作半年多来,已引入海外高层次人才9人,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建立了80多人的储备人才库。
目前,一位来自日本的显示器件专家正在为他创立的新公司办理工商注册。此前,为了在中国寻求创业机会,他努力了近两年,成效不大。但借助张江在日本的预孵化基地,他在三个月里完成了与张江金山园的对接,后续融资也已基本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