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记者周其俊)从7月1日起,市民通过手机就可以对陈独秀、俞秀松、陈望道等早期党的领导人在上海参与建党活动的历史纪念点和历史性事件进行在线互动体验,可在线上展开不同主题的人文行走。这是记者昨天(26日)从“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上获得的信息。
这份首份结合新媒体技术手段实现的建党人文地图,由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与苏智良教授领衔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共同合作开发。
据福寿园国际集团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伊华介绍,下半年还将据此推出更为精致的手绘版实物地图,并邀请感兴趣的市民一起人文徒步上海,通过自己脚步追寻伟人足迹,通过上海的城市人文历史建筑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记者看到,这份电子地图上标示有,1915年6月,海归陈独秀与夫人入住吉宜里(今新天地),创办《青年杂志》的地标,1920年11月21日,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大会在上海公学(今凤阳路186号)举行,陈独秀在近千名工人兄弟面前激情演说的地标。及1920年3月27日,俞秀松辗转来沪,在《星期评论》社(今自忠路163弄)印刷刊物,秘密带回杭州散发,及1920年9月,陈望道在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给刘少奇、任弼时等讲解《共产党宣言》等的指引图。
论坛上,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会长陈一心首次展示了一副珍贵的素描画,画面上有一幢英国式双开间三层砖木结构的小楼,室外有扶梯可直上二楼居室。该幢建筑建于1912年,直到今天还存在着,位于上海愚园路1315弄4号。中国工合运动先驱、“把自己整个一生奉献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原新西兰总理戴维·朗易作此评价)的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就曾居住在这里。
陈一心告诉记者,上世纪30年代,他的父亲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和路易·艾黎都是上海麦伦中学的校董,而其长兄陈一鸣则和路易·艾黎的养子王季香(后改名为黎雪,英文名字叫迈克)在麦伦中学是同窗。这幅素描画就是陈一鸣所作。
1934年起,艾黎参加上海第一个国际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并和中共建立联系。由于他是任职租界工部局的洋人,住处幽静,因此,中共组织常借此开展秘密工作。中共上海党组织曾在艾黎住处的顶楼小间架设电台,与正在长征的红军保持通讯联系。
据悉,路易·艾黎纪念像于2014年在福寿园落成,雕塑中的他着装一丝不苟,眼神深邃,再现了一位国际进步事业活动家的卓越风采和坚定信念。而路易·艾黎的家属则把路易·艾黎生前的亲笔书信、签名书籍、照片等纪念物品捐赠给了福寿园人文纪念馆,供上海市民参观和纪念。
论坛由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指导,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主办,上海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心等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