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允平出身医学世家,到他这里已经是第16代。(被采访者供图)
■文汇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其实你们这时候不应该采访医生的,医生是最亏欠家人的。”端午节前,记者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找到张允平,说起传统节日忆家风,他脱口而出这句话。熟悉他的人说,这就是张允平,说话干脆直接,心头则是热乎的。
张允平是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很多人因为纪实真人秀 《急诊室故事》 认识了这个沉着、冷静指挥急诊抢救、头发有些花白的医生。很少人知道,这个急诊医生的家庭世代为医,传到他已是第16代。听他讲述家族往事,你能感受这个平凡家庭对医学的爱,对生命的爱。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跟张允平约在急诊部,老远就见他站在交通枢纽通道上。这是他工作了大半生最熟悉的位置———即使下班后,他也会不自觉地走到这个点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洞悉着急诊的一切。
好多人说张允平像急诊科的“定海神针”,有他站在那儿,大家就心定。张允平则说,他是跟老主任梁瑞廉教授学的。“当年梁主任常说一句话,‘只要你们按医学常规做,出了事,我负责!’”在张允平看来,老医生的规矩与担当,得这样一代代地传下去。
传承,对张允平和他的家族,意义真不同。
1977年恢复高考,也在这时,在工厂的张允平已参与研制了我国第一台传真机,轰动无比。作为优秀的年轻技术工人,张允平全国到处跑,开会、领奖,受邀去各地调试机器。20岁出头的他,正干得风生水起。
有一天,中学班主任夏祖耕冲到工厂,“你可以去参加高考啦!”张允平上中学时成绩优秀,担任班长,老师认为他应该去更广阔的大学校园里充实自己。
这促成张允平与父亲的夜谈。“上大学,你有什么打算?”“我想考无线电专业。”
因为传真机的成功,也因为工人阶级在那个年代十分“高大上”,张允平想报工科。
父亲想了想,就说了一句:“你能不能考虑下做医生?”
“好,我学医。”张允平没再多言。他的家里世代行医,父亲、母亲、祖父、祖母等都是中医,在常州一带颇有名气,广收学徒,还创办医院。
张允平回忆,家里祖祖辈辈传着一句话:“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一个家族朴素的理想与坚持,到他这里不能断。
1977年的高考,激烈程度远胜于今,张允平考上了苏州医学院。父亲把张允平叫到身边,拿出一支派克金笔,嘱咐一句:“好好学。”
张允平说自己学医,父亲是打心眼里高兴。
“满招损,谦受益”
1982年医学院毕业,张允平开始当外科医生。那时的医院好多年没进大学生,青黄不接正缺人。张允平疯狂地干活,最长纪录36个小时没出手术室,手术间隙,两手一交叉就靠在墙根睡一会儿,护士得空给喂两块牛肉干、几口牛奶。
1991年,六院急诊创建,张允平受邀投身这个新学科,一干就是大半生。上海三甲医院里,像他这样长工龄的急诊医生很少。很多医生年纪大了,就转岗了。
“急诊就是变化快,几分钟里,你疏忽一下,一条命可能没了。”张允平说,他喜欢急诊,爽气,干脆。但背后的压力,常人难体会。六院急诊科每天要接待1000多例病人。张允平担任急诊总值班时,他的“办公室”就是2万平方米的急诊部,四层楼面,他需要上上下下不停地跑,快速做出判断与反应。
从业30多年,张允平没有一次医疗事故,这很少见。诀窍是什么? 他说牢记父亲的3个“永远”:永远对医学怀有敬畏之心,看病时永远把自己当小医生,永远不要先入为主。“满招损,谦受益”,这条古训是张允平从小听家里大人说的。
多年前,有个年轻姑娘送到急诊,瞳孔都放大了。“等等! 也许是吗啡服用过量,还有救!”张允平说。可是,按教科书的说法,服用吗啡后瞳孔是缩小的。“但想想人都要死了,瞳孔当然是放大的呀。”按张允平的思路,病人真救活了。当被问及怎么感觉姑娘是吸毒的? 张允平说,就是感觉。
“临床上的情况真是千变万化,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张允平说。很多人认为急诊是终点,他却深深感觉,急诊是给人希望的地方、奇迹发生的地方。
医学值得一代代去探索
说来也有趣,张允平成家后,又进入另一个医学世家。他的岳父李梦东是《实用传染病学》《实用肝脏病学》两本著作的主编、传染病学研究的泰斗人物,岳母是药理学教授。
一大家子全是医生是什么感觉? 张允平笑言,聚在一起会讨论病例。他说,医学世家对后代医生最大的益处,不是传授医学知识,而是让人不容易在各种方向里迷失自我,忘记最初想要从医的初衷,想要坚持的事。
张允平说起刚当医生时碰到的一个病人,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车祸,驾驶员当场死亡,昏迷的一对夫妻中,妻子被送到六院,浑身都是玻璃碴,彻底昏迷,颅脑损伤,骨盆骨折,心跳很弱,没有了自主呼吸。张允平和同事们抢救了整整三个月,当中病情几次反复,好多治疗还是矛盾的,用张允平的话说,抢救好像“弹钢琴”“走钢丝”,每天调整方案,在夹缝中寻找生机。就这样,大家始终没放弃。
最终,患者恢复了心跳,恢复了呼吸,最后恢复了意识。如今他们成了朋友,这对夫妻重新创业,现已事业有成。
“救活一个人,一个家庭就完整了。”张允平说,他忘不了父亲曾说的那句话——能帮助别人是很幸福的事。以前对此体会不深,当医生越久越感同身受,把病人救回来,真是说不出的高兴。
张允平说:“我们能把人体的奥秘搞清楚,本身就很有意义。当医生后发现,三分之一的病医生能治;三分之一的病医生不去治,它自己也会好;还有三分之一的病限于现有医学水平,暂时还看不好。医学留下太多的空白,值得一代代去探索,这是医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