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 (记者李静)昨天上午9:30分前后,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向市海洋局报告,发现在浦东芦潮港登陆的东海平湖油气管道压力突然下降,判断管道发生破损,系统显示位置在近芦潮港登陆处以东20公里范围,请求协查——一个紧急报告拉开上海首次针对海底燃气管道保护的海陆空执法协同应急演练的序幕,在“6月8日世界海洋日”之际,市海洋局等部门在崇明海监码头组织海底油气管道排险大练兵。
演练现场,海洋局应急办紧急命令海监上海总队,第一时间联络公安警务航空队请求支援,调派巡航直升机载总队执法人员前往事故海域察看。直升机在现场发现,一艘施工作业船走锚,损坏了海底管道,导致管内气体泄露,燃气“咕咕”冒出,翻腾着搅动平静的海面,随时可能发生火灾和爆炸,情况危急!
鉴于情势严峻,市海洋局决定发布海底燃气管道保护Ⅲ级预警,水上消防、海事、海警、海洋环境检测等部门和企业迅速集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转移人员和船舶,稀释泄露天然气,阻止泄露残油扩散,紧急关闭油气管道。在近一个小时的协同处置中,空地多方联动,行动准确迅速,排除了险情。
据悉,上海的海域下铺设着各类管线:有海底国际通信光缆,目前上海海域已是全国最主要的国际通信光缆登陆区;有燃气输送管道,上海每日用气量的50%由海底燃气管道承担;还有原水管道,上海市民日均一半以上的饮用水由海底的原水管道输送;另外,海底还有输电电缆和污水管道等。
海底管线安全性高、连续性好、运输量大、生产运营成本低,对能源、水源、通讯等意义重大,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海底环境复杂、特殊,海底管道也面临很多挑战和威胁,检查和维修相对困难。自然界的水流、泥沙、海浪等,以及人为的船只无序施工、任意搁浅、起抛锚乱作业、拖网捕鱼等都会造成管道破损,届时将会造成油气田停产、海洋环境污染和城市燃气供应或通讯中断等,影响巨大。
上海市海洋局巡视员、中国海监上海市总队总队长沈依云介绍,尽管近年来本市未发生海底燃气管道和原水管道重大事故,但通讯光缆事故时有发生。他提到广东中山的一起事故:2011年12月19日上午9时,距离珠海横琴岛约13公里处海底管道破裂泄露,40天后才完成抢修并恢复供气;事故期间中山市失去主要气源,日减供天然气约453万立方米,生产和生活受到重大影响,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据悉,在去年制定实施《上海海底电缆管道保护协同执法工作方案》的基础上,本市今年将消防部门也纳入海底电缆管道保护协同执法机制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海洋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了上海海域登陆和途经的国际通信电缆的畅通和海底燃气管道的安全。
本次针对海底燃气管道执法演练是在近几年相继开展对海底通信电缆、海底光缆等联合定期巡检、协同执法及应急处置的基础上,一次多方联动的大练兵。沈依云说,联合演练提升了海底管线的突发处置能力,锻炼了各涉海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