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沐恩堂、武康大楼……这些熟悉的名字或许是老上海人对上海城市建筑最鲜明的记忆。而这些建筑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邬达克。
从1918年到1947年,生于斯洛伐克班斯卡小镇的匈牙利匈旅沪建筑师邬达克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了29年,期间创作了近百余座建筑作品,目前保存完好且被载入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达32座。
在2016年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邬达克,这位为上海留下诸多宝贵城市文化遗产的“上海之子”,终于 “回归”上海。
昨天下午,“邬达克头像雕塑捐赠仪式” 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举行。在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牵线下,斯洛伐克驻上海总领事馆向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赠送了拉斯洛·邬达克的头像雕塑。斯洛伐克驻上海总领事弗兰季谢克·胡达克、斯洛伐克建筑师协会会长尤瑞·赫尔曼,以及来自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管理局、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嘉宾们共同为铜像揭幕
这座长22厘米、宽26厘米、高26厘米的头像雕塑,由斯洛伐克驻上海总领事馆委托斯洛伐克建筑师协会设计制作后跋涉万里来到上海。今后将被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永久展列在“历史风貌保护展厅”,供游客参观。
斯洛伐克驻上海总领事弗兰季谢克·胡达克
“邬达克拥有独特的建筑洞察力,他的建筑给上海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遗产,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荣幸。”斯洛伐克驻上海总领事弗兰季谢克·胡达克告诉记者,这次能以斯洛伐克共和国领事馆的名义将邬达克头像捐赠给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自己感到非常荣幸。
一个世纪前,邬达克用他富有远见的作品,连接着中欧和中国。如今,他的雕像落户上海,更加深了彼此的联系。胡达克表示,这次捐赠只是一个起点,今后斯洛伐克会通过展览、舞蹈等更多艺术形式与上海进行文化交流。
斯洛伐克建筑师协会会长尤瑞.赫尔曼
“感谢你们那么关注且维护我们这个优秀同胞的建筑作品。”斯洛伐克建筑师协会会长尤瑞·赫尔曼在发言中表示,邬达克的建筑为两个大洲之间建起了文化桥梁,而这次的特别活动也将成为中国和斯洛伐克的建筑师之间新的合作的开始。
赫尔曼告诉记者,邬达克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建筑师,擅长各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他的作品包含学校、教堂、住宅、酒店等各式建筑,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又极富现代性。但不变的是建筑的高质量和实用性——经过一个世纪的洗礼,邬达克的作品仍然屹立在上海的各个角落足以说明这一点。
“这与上海城市精神不谋而合——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馆长杭燕表示,邬达克之于上海,如同高迪之于巴塞罗那,邬达克的作品散落在上海的各个角落,构成了真实而别样的上海,也是上海视若珍宝的精神财富。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馆长杭燕为斯洛伐克驻上海领事馆颁发收藏证书
上海孕育了邬达克建筑,而作为现代建筑的倡导者,邬达克同样也以其时尚、现代和杂糅的建筑风格回馈了上海对他的厚爱,他的建筑成为了过去、现在,以至于影响未来的上海符号。
伴随着邬达克头像捐赠仪式的举行,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管理局、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指导、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主办的上海“2016年文化遗产日”主题系列活动《符号上海-邬达克建筑》正式启动。主办方还将在6月9日举行“符号上海-漫行邬达克建筑”定向赛,并在7月举办“符号上海——当艺术遇见邬达克”主题展览。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公众传承上海的城市符号,培育对城市历史风貌的热爱和保护,推进上海的文化建设。
文丨文汇报记者蒋竹云
图片由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提供
戳链接,了解更多邬达克的作品
http://m.creatby.com/v2/manage/book/dr3t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