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记者 史博臻)向上,高耸入云的大楼拔地而起,让城市垂直起来;向下,深耕脚下的大地,把“看不见”的空间利用起来。楼要建多高?地要钻多深?背后都有一套标准在支撑、监督和把控。记者昨天从市住建委了解到,上海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共330项,地方标准数量在全国领先,涵盖了城乡规划、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市政水务、城市交通、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建筑产业化、生态与环境等15个方面,年内将修订出台《上海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
从今年立项的64项工程建设标准来看,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土地资源节约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等成为角力的重点。如针对装配式建筑标准中存在的空白点,启动《装配式建筑检测技术标准》等3本标准的编制,同时配套制定《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指南》;在BIM技术领域,拉开《建筑信息模型联审平台数据交互标准》的修编;土地资源领域,由市规土局牵头编制的《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等2本配套标准,有序推进;针对海绵城市建设,启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图集》等标准的编制工作。
另外,针对上海住宅设计标准中部分指标偏低和内容落后情况,相关部门已经采取“补短板”措施,确定12项应予修订,涉及中小学建设、养老设施建设、城镇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等公益类基础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