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志愿者护送学生过马路。袁婧摄
编者按
一个月前,上海启动交通违法大整治行动,聚焦十大交通违法行为,严格执法。
一个月间,全警出动,全民动员。本报记者在全程跟踪采访中发现,从政府到社区,从普通市民到专家学者,在对交通整治的关切中不断寻找管理中的短板和弥补短板的方法,提炼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
从即日起,本报将和社会各界一起发现交通整治中的新探索、新案例,为补短板提供新经验。
本报记者 顾一琼
3米多宽的百花街,是上海徐汇康健地区一条出了名的东西向小马路。但是,曾经的名声在外,不是因为其花样般的名字,而是因为它的逼仄和窘迫。
百花街周边都是居民区,使得这条小马路看起来更像是大型居民新村内的配套工程。但百花街要承担的远不止居民的日常出行,其靠近虹漕南路一段不足两百米的道路旁,有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以及一所中学。每天早晚上下学高峰,这里都涌入上百辆机动车、非机动车,人流、车流,加上马路一侧的居民停车,那景象简直是“一锅乱炖”。
位于百花街与虹漕南路丁字路口的康健外国语小学,3年前就拿出了开发“国际范儿”课程的劲头,开始整治学校周边的环境和秩序———“重构”接送学生的车流动线及停放区域,增设师生、家长志愿者,拍摄交通安全微视频,将秩序教育注入所有师生乃至家长心中。
一所安安静静散发正能量的“暖校”,让昔日的静谧与美好,一点点重归于百花街,并带动起整个区域的有序交通。借最近一个月的全市交通整治行动,康健外国语小学再次巩固了近年来对周边交通治理的成果,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徐汇区的正面典型,也许他们的经验能给上海探索交通管理长效机制带来启示。
走出校门,源于社会责任
康健外国语小学附近数百米区域内,还有几所大名鼎鼎的学校。
由于部分学校校区在居民小区内,车辆进出不便,很多家长会将车停放在康外所在的虹漕南路、百花街丁字路口附近,而后步行进小区接送孩子。
这更为百花街“添堵”。那时,每逢上下学高峰,机动车、非机动车随意变道、逆行、鸣喇叭、随意停靠等,乱象丛生,影响到了学生及周边居民安全出行。
对此,康健外国语小学校长沈燕泓思路清爽:“我们要走出校门做些什么,这不仅是学校自身的需求,更是社会责任。”
做些什么? 先做调查。
老师们每天蹲点门口做着记录:助动车喜欢骑上人行道,逼得开车来的家长不敢把孩子放上人行道,一定要“挤”到校门口;机动车“挤”进百花街,居民区车辆出不来,容易造成两边堵塞;虹漕南路上,有部分家长护送孩子过马路进校门而造成车辆停靠时间过长,也有家长送完孩子后容易随意、违规调头,一下子堵上双向两车道……
“重构”校门口交通动线
问题梳理汇总后,整治方案纲举目张。
首先,康健外国语小学在校门口划出两片助动车定点停放区域,同时在周边人行道设立标记,禁止助动车驶上人行道,增设学校安保管控监督。
其次,学校成立了由10名党员教师及10名家长志愿者组成的“护校队”,协同学校安保人员在丁字路口、校门口、斑马线附近和虹漕南路沿线值守:
———引导机动车停靠人行道一侧,放下孩子后,3秒内立即驶离,再由志愿者负责将孩子送入校门;
———劝阻随意调头,对于需要调头的车辆,引导家长们开过一个路口后再掉头;
———劝阻机动车驶入百花街,一方面方便社区内居民车辆驶出,同时也方便同一条小马路上的幼儿园校车的进出。对于停靠在虹漕南路一侧,需要穿越居民区送孩子上学的其他学校的家长,志愿者们也会上前劝导其尽快离开。
身着反光背心,手持记录表格,家长志愿者陆晔在劝阻他人时底气很足:“我的孩子也是这样送到校的,如果您不遵守秩序,不仅是对别人不负责,更是对自己孩子的不负责。”对于那些不接受提醒和规劝的家长,陆晔也会记下车牌,交由校教导处和班主任。
一堂生动的素养教育课
整治交通,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群众运动”。沈燕泓说,这是一场需要孩子们参与的规则意识和素质教育。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学校德育处精心制作了微视频,边播放边讲解,让孩子们对学校周边的交通新秩序及规则有直观的感受;同时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让孩子们督促家长遵守秩序,有序接送。
每天,一年级学生苏荷珈都要坐着妈妈的助动车来上学。以往妈妈总会驶上人行道,她告诉珈珈:“开在下面,随时会变成‘人肉沙包,。”珈珈一直以为妈妈这么做是对的,直到一天看到了微视频。当天放学后,她就拉着妈妈到教导主任那里“弄个明白”,并反复叮嘱妈妈,以后千万别开上人行道。
三年级的王滋愉每天进了校门还要偷偷从里向外张望,为的就是看奶奶是否守信,有没有乱穿马路……
这次迈出校门的整治实践,给孩子们补上了一堂生动的素养教育课,也抚平了周边人们关于交通的焦躁情绪,更赢得了广泛支持。多名居民志愿者主动请缨,加入这场整治,为学校助力。
一所能温暖他人的学校,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这个道理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