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60年来,《新华字典》作为一本学习工具书,在数代中国人的成长中扮演了“启蒙老师”的角色。而当下,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愈加丰富,从便于携带的电子词典,到“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从掌上电脑到ipad,人们查询语词和知识的习惯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然而,这本小小字典却从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它承载着一份有着特殊意义的记忆,依旧散发出巨大的能量,在电子时代为普及全民族的文化知识继续发光发热。已届花甲之年的《新华字典》宝刀不老,常变常新,仍然是全中国的孩子学习汉字、语词的起点,它的每一次修订和再版,更是中国现代汉语江湖风云变幻的见证。
上世纪60年代后期,在人口多达10亿的中国,《新华字典》是硕果仅存的一部字典。当时到中国访问的一位西欧国家元首将该国多卷本大百科全书赠给当时的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周恩来以一本小小的《新华字典》回赠。
改革开放以来的各个版本,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语言和社会发展轨迹。上世纪60年代的版本,包含各种“主义”和“思想”的词汇特别多;上世纪70年代的版本,出现了一度启用又很快被废止的简化汉字;上世纪80年代则大量收录了经济、法律、技术领域的相关词汇。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华字典》进行了“颠覆性”的修订,删除了一些不太常用词语,如“租借地”、“愚民政策”、“锻铁”等,增加了如光纤、光盘、互联网、手机、艾滋病、木糖醇、克隆、基因、公诉、公证、期货交易、盗版、审计、白领、蓝领、绿卡、社区、超市、理念等上百个新词。
在2011年最新的一版修订中,近几年网络“热词”如“晒”、“奴”、“门”等字现身其中。读者认为,《新华字典》增加新兴网络热词体现了时代特点,有助于“伴随国人成长”。
本文综合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