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副总理兼外长卢克希奇成为走上面试台的第一人。本报驻联合国记者袁博摄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袁博
纽约时间12日上午9时,联合国历史上首次以公开竞聘的方式遴选秘书长的程序正式启动,来自黑山共和国的副总理兼外长伊戈尔·卢克希奇成为首位登场的候选人。
面试开始前,在位于联合国总部托管理事会大厅的面试会场,气氛非常热烈,来自各国使团的外交官和公民社会代表正在等待“会审”。在第70届联大主席吕克托夫特简单介绍后,卢克希奇开始了他的“施政演说”。在演讲中,他对充当“探路者”参与首次“公开面试”表示荣幸,用英法双语讲述了对未来联合国发展的主张,并在结束时用中文等其他联合国官方语言向听众表示感谢。
在提问环节,不结盟运动代表、77国集团和中国代表以及非洲国家代表关注问题包括:如果当选,候选人将如何纠正关于秘书处高级管理人员的失衡问题,以及如何保证联合国人员在任命时性别和地域平衡的问题。卢克希奇表示,愿意与不同国家集团进行对话。谈到有关高级管理团队的地位和公平性问题,卢克希奇表示,不管什么职位,都需要公平轮换。联合国的官员需要从东欧集团选出人选;还需要不断落实性别平等、南北平衡原则。
按照排序,12日上午参加公开面试的是卢克希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保加利亚前外交官伊琳娜·博科娃,下午是葡萄牙前总理、联合国前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本月12日到14日,8位久经沙场的重量级候选人将陆续走上面试台,接受联合国各会员国的公开选拔。这是联合国首次为候选人提供公开陈述主张的平台,也是遴选秘书长过程公开透明化的重大举措。
6月在伦敦进行“二面”
成立71年的联合国共历经8任秘书长。联大主席吕克托夫特表示,以往并没有让会员国和公众与候选人进行“实质性、公开”接触的真正机会。
据联大主席发言人丹·托马斯介绍说,为期3天的“面试”中,8名候选人每人“面试”时间约2个小时,“面试官”是联合国各会员国及民众,过程由联大主席吕克托夫特协调主持。
面试的整个流程是这样的:首先,候选人用10分钟阐述愿景声明,即下一任秘书长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各自主张;随后,各国代表以单独或地区组形式向候选人现场提问;接着,通过视频播放民众对候选人的问题。
候选人在完成2小时“面试”后将会见媒体。如果时间允许,每个候选人还将回答来自公民社会的一些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8场“面试”将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向全球实况转播。
民众的问题是从70多个国家民众提出的上千个问题中浓缩而来,涉及联合国使用什么标准进行高级人事任命、将采取何种措施结束世界的贫困以及将如何为中东带来和平等问题。
据悉,这次面试只是第一轮,6月份还将进行第二轮类似的对话,对话地点改在英国伦敦。7月份,安理会将开始对下任秘书长的遴选进行审议。在安理会正式进行遴选时,将通过“民意调查”的方式对候选人进行淘汰式的筛选。他们将通过闭门谈判或非正式投票方式在“民调”投票上表明对某一候选人是“支持”还是“不支持”参选,经过多轮投票,最后圈定一位获得安理会成员国大多数支持、且没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反对的候选人,同时对其任期予以建议,最后将其推荐给联合国大会予以确认。
由于推荐候选人并没有硬性的截止日期,本次“面试”过后,如果再出现其他候选人,联大主席也将为他们安排此类“面试”,确保受到平等对待。
必须获得“五常”一致首肯
根据 《联合国宪章》,秘书长必须首先由安理会推荐,然后由联大任命。因此,挑选联合国秘书长的“生杀大权”,从联合国成立至今一直都掌握在安理会手中,最关键的是五个常任理事国的意向。因为,最终向联大提交的下任秘书长的推荐人选不能遭到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或否决。
对于人选,考虑到“性别兼顾”和“地区平衡”,联合国有可能会迎来一位来自东欧的女秘书长。去年12月,联合国正式启动遴选下任秘书长程序时就邀请全部193个会员国提名候选人,“尤其考虑提名女性候选人”。同时,依照地区轮换的共识,不少国家认为下一任秘书长应来自东欧。
抛开性别、地区、各方角力等外部因素,候选人的自身能力以及能否赢得最广泛支持才是衡量和考察的关键性指标。在联合国处理全球事务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质疑的背景下,挑选一位有能力、秉持公平和公正且沟通能力强的秘书长才是硬道理。
从目前的8名候选人来看,女性已然顶起“半边天”。除了伊琳娜·博科娃,还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新西兰前总理海伦·克拉克,克罗地亚第一副总理兼外长韦斯娜·普希奇以及摩尔多瓦第一副总理兼外长纳塔利娅·盖尔曼。其中,除克拉克外,其他3名女性候选人全部来自东欧。
其他4位男性候选人除了卢克希奇和古特雷斯,其他两位分别是前联大主席、马其顿前外长斯尔詹·克里姆和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蒂尔克。
(本报联合国4月12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