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懿) 上海昨天宣布,力争到今年年底,完成国家的PM2.5中期治理任务,将比原定时间表提前1年。为实现该目标,上海同时宣布了一项环保新政,320家重点企业将从今年起率先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进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
昨天在市环保局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文件显示:“市政府明确2016年PM2.5年均浓度要力争降到50微克/立方米以下,比2015年下降3微克/立方米,提前达到2017年国家考核目标。”这也是上海首次表态“提前达标”。
所谓“国家考核目标”,是指国家在2013年为各省区市设定的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这是我国第一次要求省级地区为大气环境治理立下“军令状”,其考核对象是PM2.5年均浓度,各地区以2013年的数值为基准,完成不同的减排任务;江浙沪的任务是减排20%。
实测数据显示,2013年上海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62微克。据此,2017年底,PM2.5的治理目标就是不高于49.6微克。
上海宣布“提前达标计划”的时机有些特殊。昨天问世的2015年全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去年上海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53微克,比2014年上升1微克,增幅为1.9%。不仅如此,去年上海还出现了107个污染天,比2014年增加了23天。这组数据显示出上海治理PM2.5所面临的挑战。
事实上,如果说2015年上海的“空气年报”不尽如人意,但之前一年“空气年报”的数据却异常亮眼。2014年,上海在12个月里,成功地将PM2.5年均浓度降低了10微克。考虑到“国家考核目标”的要求是在4年内累计降低12.4微克,因此,当时不少人认为上海PM2.5治理工作已没什么难度。回头来看,环保部门一年前的预判相当冷静。当时他们认为,2014年的治理成绩之所以远超预期,靠的是“人努力、天帮忙”;一旦自然因素不再有利,污染水平可能出现反复。
2015年,上海推动了一系列治污减排措施,包括对2400多台中小锅炉和窑炉进行清洁能源替代,完成1200多项产业结构调整项目,高污染车辆的禁限行力度也达到历史最强,但老天爷的确“不再帮忙”。实际上,直到去年11月,本市PM2.5的年均浓度仍低于2014年同期水平。但接下来一个多月,受强厄尔尼诺影响,我国气候出现异常状况,冷空气极度不活跃,污染无法有效扩散,各地治污压力都骤增。在上海,2015年最后一段时间连续出现污染天气过程,全年最脏的5天,12月就占了3天,从而拖累了全年的数据。
“老天”的不确定性无法改变,“人努力”就必须做到更好。昨天,本市发布了一组极有力度的环保措施,涉及320家重点企业,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总量占全市工业源的80%以上。根据新政,这些企业所排放的各类大气污染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都要执行刚性的总量减排任务,今年的减排幅度不低于7%,五年不低于30%。不仅如此,为了保护空气质量最脆弱、污染过程最易发的冬季,上海要求320家重点企业必须重新安排年度生产计划,每年11月到次年2月,其月度排放量原则上不得高于当年月均排放量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