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始,华东师范大学推出的“未来教师”培养一揽子计划又新增了海外交流的国家,其中包括:教育学研究生与德国洪堡大学教育学研究生进行互换实习;本科生除了原有的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爱尔兰国立大学、伦敦大学、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校展开交换学习计划外,还将扩大交换学校范围。
作为这一揽子计划的内容,新成立的教师教育学院和上海教师发展学院,将使“未来教师”的整个教育和培训体系出现大调整。华东师大相关负责人解释:“‘未来教师’需要的不仅是出色的学科能力,还需要广阔的国际视野。”
教育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有新的要求
据悉,华东师大与洪堡大学互派研究生实习,只是教育类研究生海外实习计划的一部分,此外,与美国名校的教育学研究生互换实习已达成意向,将有一批研究生派往美国的中小学进行实习。
根据“未来教师”培养计划,华东师大从去年起逐步缩减师范类学生的本科招生,师资培养将统一纳入新成立的教师教育学院在研究生层面进行,与此同时,将重点培养“未来教师”的国际化水平。
在与洪堡大学互换实习的过程中,德国来的学生由华东师大配备教授和曹杨二中的高级教师进行双导师指导。而华东师大教育学专业派往德国的研究生,也将前往德国的中小学实习,由洪堡大学教授负责指导。
“之所以派出去的学生是实习,而不是传统的交流生,是因为教师教育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中国的‘未来教师’不仅仅需要会传授知识,更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教育理念。”华东师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未来教师”究竟该如何培养? 这是目前全世界都在探索的问题。不同的是,发达国家师资培养早已纳入研究生阶段,他们面临的问题是究竟培养学术类研究生,还是培养专业类学生。洪堡大学校长、教育学专家 Dr.Jan-HendriKOlbertz说:“现在的中小学教育要求日渐提升,洪堡大学正在探索教育学的研究生究竟按照专业硕士来培养,还是要对他们采取和学术型研究生一样的要求。之所以选择和华东师大交换学生实习,就是希望通过这一合作,共同探索这一难题的解决方式,同时也让德国的教师培养吸取中国经验。”
洪堡大学新成立的教育专业研究中心就着力于推动与海外高校互派学生进行专业实习。目前,该校所有的教育学研究生都需要有海外实习经验。
上海的基础教育需要更多文化融合
培养什么样的老师,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基础教育的质量。
一位长期从事教师教育研究的学者告诉记者,自从取消了师范生教师资格申请制、而将教师资格作为职业资格考试后,师范生的培养尤其是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受到了挑战。虽然仍然存在争议,但从去年开始,华东师大已明确本科阶段不再将师范生单列培养。因为随着整个教育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在上海等发达地区,基础教育面临着提升师资质量的强烈要求。“教师除了有出色的专业基础能力,还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国际化的背景。”这位学者表示,引入德国、美国大学的教育学研究生前来实习,实际上也是为了引进新的教育理念。
华东师大曾经接受了4名德国洪堡大学教育学研究生,“实习中可以最大程度地看到这些外国‘未来教师’们和中国‘未来教师’的差别。”华东师大研究生院副院长徐斌艳教授说。例如一次在上海的小学里为一堂大数计算课程备课时,中国学生和德国学生发生了激烈冲突———德国学生质疑怎么可以用那么多的题目来冲击小学生的头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因此他们带来很多教学工具,准备通过游戏和教具来教授大数的计算。但中国学生却认为,课堂上怎么可以花费那么多时间做游戏,效率太低。
最终德国学生单独上了一堂课,他们教授大数计算时,是让学生做一个埃菲尔铁塔的海报,各类大数计算都包含其中。而在英语谚语学习的一节课上,德国学生则设计了很多和颜色有关的谚语,让学生用骰子做游戏来学习各种与颜色相关的谚语。徐斌艳认为,他们的这种做法和效果对我们的教师培养显然是有很大启发的。
文汇报首席记者 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