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青
人的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一个人维持精力、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受到挑战,我们的睡眠时间和质量都受到很大影响。国际上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也正是提醒人们关注睡眠问题。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约 占13.26%,已经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睡眠障碍便是最常见问题之一。
半数以上老年人伴有睡眠障碍
一般而言,随着年龄增长,人类每天睡眠的总时间呈递减趋势。统计资料显示,60岁以后的人平均每日的睡眠时间约为6小时。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马希权医师介绍说从生理学的角度看,老年人睡眠减少的部分主要是对身体和心理具有恢复性功能的睡眠时间。再具体而言,减少的主要是慢波睡眠;而生理功能颇为复杂的快速眼动 (REM) 睡眠在老年阶段仍然保持稳定。慢波睡眠总时间的减少,特别是深度睡眠的减少,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发生睡眠维持障碍而出现失眠。
一项大规模的针对16284名老年人的综合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女性和男性人群发生睡眠问题的比率分别为58.2%和49.2%,女性高于男性;年龄越大,睡眠障碍的患病率也越高;另外,身体伴有疾病的老年人相比没有疾病者更容易产生睡眠障碍。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丧偶老年人睡眠障碍患病率明显高于在婚者 (分别为50.1%和33.1%)。调查还显示老年人常见的睡眠问题包括:难入睡,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等失眠症状、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等。
睡眠障碍缘何缠上老年人
睡眠障碍可分为以下两种:
1、原发性
原发性睡眠障碍原因很多。而由于老年人的各系统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减退,其中褪黑素分泌逐渐减少与睡眠相关较大。褪黑素是由哺乳类动物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吲哚类激素,具有改善睡眠质量、促进深睡眠、调节时差等多种生理功能。老年人褪黑素的分泌较正常量不足,继而使深睡眠时间缩短,引起睡眠障碍。
2、继发性
继发性睡眠障碍约占老年人睡眠障碍的70%~80%。仔细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所致:
★躯体疾病及其相关因素
80%以上的老年人因基础疾病导致睡眠障碍。老年人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严重呼吸系统综合征的高危人群。急性脑梗死病、脑卒中患者常有睡眠问题;另外有研究发现90%以上抑郁症患者存在失眠,还有少数患者主诉嗜睡;慢性疼痛已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生物学疾病,中老年人慢性疼痛常伴有睡眠问题,包括失眠症状、白天嗜睡等。
★不良生活习惯及健康误区
香烟及酒中的尼古丁、酒精均有刺激性、兴奋性,可导致睡眠障碍。另有部分人有睡前进食、饮茶。睡前进食加重了胃肠道负担,也使大脑皮层产生兴奋,影响睡眠质量;茶中所含的茶碱可兴奋神经,影响睡眠。此外,各种各样的非正规保健产品可能对老年人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引发睡眠障碍。
★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
老年人机体生理变化,引起头颈部肌肉松弛、肥胖等原因,导致睡眠中的呼吸道不畅通,或睡眠中呼吸暂停时间过长,出现打鼾、睡中憋醒等症状,影响睡眠。
老年人睡眠问题有哪些症状?
◆周期性肢动
在睡眠过程中周期性出现不自主的快速而规律的肢体运动,一般在腿部,少数发生在上肢或身体其他部位,这种肢体运动一夜可发生上百次,一般间隔为20-40秒,其结果是夜间睡眠的连续性被打断,而白天睡眠过度。
◆心理生理性睡眠障碍
这种睡眠问题的表现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长,睡眠质量下降、同时睡眠结构破坏。心理生理性睡眠障碍常伴有情绪抑郁、关节炎、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潜隐性甲状腺、肝、肾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阻塞性气道病,夜间加重慢性脑综合征如帕金森氏综合征等。患者夜间常有2-3小时的觉醒,然后再恢复正常的睡眠。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老年痴呆患者的睡眠障碍。老年人中不可理解的顽固性失眠,常为痴呆的先兆症状,而睡眠障碍的出现对痴呆症状的恶化又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老年痴呆患者的“日落综合征”是在精神功能全面衰退的基础上,出现睡眠-觉醒节律的明显损坏,表现为夜间激惹、意识模糊、乱跑、谵妄症状,白天患者间断的睡眠现象。
◆过度嗜睡
由于病理性睡眠而干扰醒觉活动所致睡眠时间延长,嗜睡者通常反应睡眠片断化、质量降低及总睡眠时间的延长。这种情况常常是由于基础睡眠疾患和/或药物、发作性睡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引起,夜间睡眠时打鼾、烦躁不安,白天嗜睡。
◆睡眠———觉醒周期障碍
随年龄增加以及内源和外源刺激导致昼夜节律性障碍。老年人白天的活动减少,经常打瞌睡,夜间少眠,或者睡眠位相提前,倾向于早睡早起,起得过早可在家中引起响动,影响家人休息。
◆异态睡眠
如梦行症、夜惊,一般典型者开始于儿童,壮年期恢复。但种种睡眠时异常的行为亦可以在老年期观察到。这些异常包括夜间精神错乱,游走性发作疾患,睡眠效率降低和睡眠潜伏时间延长。
老年睡眠障碍如何治疗?
治疗失眠最重要的应是消除导致失眠的各种因素,如消除心理紧张、改变睡眠环境、避免睡前服用影响睡眠的食物或药物、保持睡眠———觉醒规律、有效地治疗各种神经精神及内科疾病等。
原发性老年失眠患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在失眠患者中,大约有1/3的失眠患者有服用安定类药物。新型催眠药物如佐匹克隆、唑吡坦、扎来普隆以及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更适用于老年失眠患者。这些药物的半衰期较短,大多不会引起次日宿醉效应,对精神运动功能和记忆功能的影响小,药物依赖的风险也较低。一般不推荐长期单一使用催眠药物治疗失眠,连续用药应控制在1个月以内。
非药物性治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失眠,尤其是慢性失眠,慢性失眠与高度紧张或高水平觉醒以及入睡时刺激的控制有关。包括:
1、睡眠卫生教育 包括涉及睡眠行为的咨询和教育可改变不良的睡眠环境,指导失眠者有规律,卧室温度适宜,光线不宜太强,环境安静,避免睡前兴奋性的活动及饮用干扰夜眠的饮料 (咖啡、茶) 及药品,日间适当的锻炼等。
2、刺激控制训练 帮助失眠者减少与睡眠无关的行为和建立规律性睡眠———觉醒模式的程序,包括:①只在有睡意时才上床;②床及卧室只用于睡眠,不能在床上阅读,看电视或工作;③若上床15—20分钟不能入睡,则应起床去另外的房间,仅在又有睡意时方回到床上;④无论夜间睡多久,清晨准时起床;⑤白天不打瞌睡。
3、睡眠约束 即限制睡眠,是教导失眠者减少花在床上的非睡眠时间,最终,通过周期性调整卧床时间直至达到适当的睡眠时间。
4、放松训练 通过放松训练,以减少精神和躯体的紧张来治疗失眠。放松方法有肌肉放松训练、生物反馈、沉思、瑜伽、气功、太极拳等。
5、矛盾意向训练 这种方法是说服失眠者从事他 (她) 们最害怕的睡眠行为,即不睡。如果失眠者试着不睡,焦虑就会减轻,入睡自然容易。
6、光疗 一定强度的光和适当时间的光照可以改变睡眠———觉醒节律,对治疗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如睡眠时间相延迟或提前综合征特别有效。
7、时间疗法 适合于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的患者。患者每日将睡眠时间提前3小时,直到睡眠———觉醒周期符合一般情况。
(门诊时间:本部:周二下午、周六全天;南院:周一下午、周五下午)
相关链接
失眠的判断标准
失眠的定义:是指睡眠的始发和 (或) 睡眠的维持发生障碍,导致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并且影响日间的功能。
失眠的主观标准为:①主诉睡眠生理功能障碍;②白天疲乏、头涨、头昏等症状系由睡眠障碍干扰所致;③仅有睡眠量减少而无白天不适 (短睡者) 不视为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