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超级杯”开幕式上的“大圣归来”表演让人眼前一亮。本报记者陈龙摄
队列滑演绎出别样的优雅。本报记者陈龙摄
本报记者 谢笑添
当追求速度与激情的短道速滑与演绎优雅与梦幻的花样滑冰队列滑相遇,两项极具感官冲击力的运动能摩擦出怎样的火花? 在上周末落幕的国际滑联“上海超级杯”中,东方体育中心海上王冠体育馆内满座的观众用满场的掌声与欢呼声给出了答案。最终,中国短道速滑队交出了包揽全部六枚个人项目金牌的答卷,而队列滑金牌则被俄罗斯天堂队摘得。
国际滑联首个以城市命名的赛事、花样滑冰队列滑首度被引入国内,“上海超级杯”的举办不仅为申城市民奉献了一场同时兼顾两种审美取向的冰上盛宴,也为国内冰上运动的发展开拓出了一条新的道路。这场国际滑联副主席扬·迪克马口中“史无前例的重要尝试”,在展示申城厚重的冰上运动群众基础的同时,更将成为上海实现“打造冰上运动国际展示平台”目标的重要载体。
冰上运动契合海派文化
与已走过百余年历史的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不同,起步仅仅60年的队列滑尽管在近年来走势迅猛,却终究稍显稚嫩。三年前,国际滑联首度萌生了将其与其他项目结合的想法,而曾举办过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项世锦赛等一系列顶级冰上赛事的上海,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一设想的最佳落脚点。
无论对于国际滑联还是上海,“上海超级杯”的举办都并非易事。用扬·迪克马的话说,“没有大量的协调与筹备,办不成这样混合了多个项目的赛事。”而在上周,当曾经只在脑海中勾勒过的赛事真切地呈现在冰迷们面前,这位面容慈祥的老人一连对上海道了三声“感谢”,“谢谢组委会,这项赛事达到了相当高的国际化程度,它所呈现的结果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期。”
经历了过去若干年来的积累,上海对于冰上赛事的举办早已驾轻就熟,而同时应运而生的还有一批忠实而又懂行的冰迷。一座终年不结冰、极少见冰雪的南方城市缘何能形成如此浓厚的冰上运动文化? 在赛事组委会副主任、上海市体育局局长黄永平看来,申城冰迷们的热忱很大程度上源于冰上运动与海派文化的契合。“由于上海独特的人文、历史的传承与积淀,上海市民对于冰上运动的美以及音乐、芭蕾等元素有着特殊情感,对冰上运动的接受度自然很高。”
而中国滑冰协会主席任洪国则指出,除了文化特征上的契合外,上海市民对于冰上运动极大的观赛需求同样与国际滑联对于开拓中国市场的雄心相契合,从而达成了如今的双赢局面。无论是对于队列滑这样小众运动的普及还是中国冰上运动的整体发展,这都大有裨益。
让顶级赛事“扎根”上海
早在本届“上海超级杯”开幕之前,国际滑联就曾做出过承诺,“只要上海愿意,这项赛事将在这座城市一直办下去。”对此,黄永平表示,“从长远的角度而言,‘上海超级杯’的落户对于上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希望,让最顶级的赛事长期留在上海,并把上海打造为冰上项目在国际上重要的展示平台与聚点,而‘上海超级杯’就是实践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
从曾经的零基础到如今成为中国“北冰南展”版图上的重镇,过去数年,上海为冬季运动的发展开拓了全新的道路,而作为创新赛事的“上海超级杯”也很有可能在未来尝试更多新的探索。如何让“上海超级杯”更具吸引力? 已有太多设想涌现在了蓝图设计者的心中。
由于本届赛事正值短道速滑世锦赛开幕前夕,当中国队等部分队伍将“上海超级杯”作为以赛代练的绝佳契机时,也有韩国等部分强队出于战略考虑并未尽遣主力。不过,这样的场面将不会持续太久。据扬·迪克马透露,为了能吸引更多顶级选手参与,明年的“上海超级杯”或许会被安排在鹿特丹短道速滑世锦赛之后,未来也有可能被纳入国际滑联的积分赛序列。而黄永平则希望,在短道速滑与花样滑冰队列滑两大项目的基础上,能在未来将同样深受申城冰迷喜爱的花样滑冰单人、双人滑项目也引入“上海超级杯”。
尽管这些改变目前仅仅停留在设想阶段,但不难预见的是,随着赛事的成熟与发展,“上海超级杯”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必将日益扩大,成为冰上赛事中一面独特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