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青) 昨天,国内标志性“医生集团”之一的冬雷脑科医生集团,与有“上海医改试验田”之称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正式签约。这标志着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将以一个社会化平台型医疗机构的身份,开始承接国内“医生集团”的落地。
根据协议,宋冬雷医生将出任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学术主任,并将第一执业点设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而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将为“医生集团”提供一整套完善的配套医疗服务,并将为其购买医疗责任险,以助“医生集团”平稳发展;冬雷脑科为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填补神经外科领域空白的同时,还将带动神经外科领域麻醉和重症监护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或将成公立医院补充
作为我国社会化办医的全新方式,“医生集团”在国内发展迅速。公开资料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医生集团”是投资领域与医疗改革双重关注的焦点。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约有30余家“医生集团”类的组织和机构,其中大部分是去年成立的。
据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院长张澄宇介绍,该中心正吸引着更多的“医生集团”和医生前来执业,其推出的“医生合伙人”制度等相关股权激励措施,已经在“医生集团”和医疗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我们要做的是一种精而美的停机坪,无论是‘医生集团,还是医生自由执业,都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在此停泊,以便于患者来选择。”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是医生多点执业试点单位之一。有统计数据显示:从2014年5月28日正式运行至2015年年底,选择到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多点执业的医生有近200名。同时,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还与沪上10家三级甲等医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冬雷脑科医生集团是国内首家脑科“医生集团”。集团创始人宋冬雷医生是原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13年,他离开华山医院,成为上海德济医院院长。2015年9月26日,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宣布成立,宋冬雷本人正式宣布自由执业和多点执业。他表示,“医生集团”执业的普遍模式,就是与一个或多个医疗机构签约,在后者平台上开展诊疗业务。
投资和医改双重聚焦
我国目前体制外的“医生集团”,比较典型的包括:几乎覆盖所有临床专科、采用PHP模式与国际医院合作、涉足医疗旅游的“张强医生集团”,专科型的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心血管专家联盟、准备投资建设实体连锁心血管专科医院的“万峰医生集团”,医生众创平台“杏香园”,构建“医生十助理十客服十秘书”模式的服务型平台组织“中欧医生集团”等等。
“医生集团”在我国可谓方兴未艾。如何让其医疗行为落地,成了目前“医生集团”发展的一个瓶颈。市医疗改革办公室副主任许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土的“医生集团”与欧美国家面临的情况不尽相同。从政府与市场、基本与补充、体制内与体制外三者的关系考虑,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与冬雷脑科医生集团的合作,是一种可行探索。一方面,基本医疗外的补充医疗需要依靠市场;另一方面,体制内或体制外医生,通过多点执业等途径,能充分施展其优势技术,同时让百姓获得更好的救治。
相关链接
“医生集团”的由来
“医生集团”是按照欧美国家的“MedicalGroup”翻译而来,有时候又译作“医生执业团体”或者“医生执业组织”,指的是由多个医生组成的联盟或者组织机构,其本质是医生执业的一种方式。两三个医生结合起来就可以团体执业,他们共享彼此的收入,共同承担损失,共享设施设备。
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生,多以“医生集团”为自由执业的方式。据美国医疗协会2012年报告统计,仅有5.6%的美国医生直接受雇于医院,而高达83%的医生则加入了“医生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