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在位于东京的日本央行总部,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新华社发
文汇报驻东京记者 丛云峰
日本中央银行1月29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继续加大货币宽松力度,并首次针对金融机构存向央行的存款推行“负利率”政策,消息一出,引发全球震惊。据报道,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此举的目的意在通过突然宣布这一举措刺激市场从而达到最大的政策效果,然而负利率也存在较大副作用,日本经济能否如其所愿实现摆脱通缩目标仍是未知数。
有观点认为,日本央行此举加大了包括中国央行在内的其他主要国家央行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的压力,或将引发各国货币竞相贬值,货币战争的阴霾再度笼罩全球。日本媒体也普遍对央行这一决策抱有疑虑,认为这是颠覆存款获取利息的经济基本原则的做法,相当于一剂效果难以预料的“猛药”。
进入2016年以来,日经平均指数一度下跌将近3000点,日元汇率也一度升值至1美元兑115日元左右,市场持续不稳定。日本央行认为,金融市场陷入混乱是因为市场对全球经济前景抱有强烈担忧。1月21日,欧洲中央银行暗示将实施追加货币宽松。因此,日本央行决定与欧洲央行保持统一步调,强化货币宽松政策。
在29日举行的货币会议上,日本央行以5对4的投票比例通过了“负利率”政策,即对银行当前账户引入三级利率体系,负利率适用于超额准备金,将金融机构存放在日本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从之前的0.1%降至-0.1%,相当于对金融机构未来新增的超额准备金处以“罚金”,以鼓励金融机构借出更多资金。
日本央行还延长了2%通胀目标的实现时间,将此前的2016财年下半年调整为2017财年上半年,为此将继续维持当前货币基础年增幅80万亿日元的计划。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还对外表示,如果物价基调变得不稳定,通胀目标无法实现,今后将有可能采取进一步降低利率等一切追加宽松措施来应对。
对于日本央行推出的“负利率”,《日本经济新闻》 发文分析称,央行推行负利率旨在促使不想向央行支付手续费的民间银行通过融资等方式向实体经济注入更多资金。但此举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即银行有可能通过提高贷款利率转嫁成本,以及导致日元贬值无法控制等。此外,受海外不稳定因素增加影响,日本企业对风险的态度愈发谨慎,即使银行可提供的融资资金增加,但企业推迟设备投资,经济复苏也将被延后,日本更加难以摆脱通货紧缩。
日本共同社更是发文批评称,央行此次的决定表明迄今的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几乎已达到极限,而在此情况下推出的负利率预计将带来日本从未遇到过的负面影响和副作用。
共同社在文章中指出,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上任后不久的2013年4月引进了目前推行的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表示要在两年内达成2%的通胀目标摆脱通缩。为了应对2014年4月消费税增税后的经济恶化,当年10月黑田继续加码货币宽松,增加国债等收购量,这些措施加上美国加息走向导致日元贬值,推升了日本出口企业的利润、股市及地价,但仍难以达到日央行确定的通胀目标。虽说原油跌价的影响很大,但客观地从近3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日本央行强调的政策效果显然极为有限。在此形势下,央行此次推出了负利率这一“苦肉计”,期待此次决策能带动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放贷和不动产投资。
然而,面临的问题也堆积如山,如人口减少和低增长导致国内企业的资金需求乏力,缺乏“借款方”;资金容易流入股市和土地交易,有可能助长泡沫;此前地方银行还可以通过在央行的存款获利,但这样的银行今后恐怕将出现经营恶化的局面等等。黑田似乎认为震惊世人是政策效果之一,因为黑田15日刚刚在国会就是否要引进负利率的质询明确表示“现阶段不予考虑”,但作为央行行长,应该认识到现在是通过“与市场的对话”从而在货币政策方面得到肯定的时代,其“出尔反尔”的手法明显损害了外界对日本央行的信赖。
(本报东京1月30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