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美国纽约的苏珊娜·琼斯,出生于1899年7月6日,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上在世的最长寿老人。图为去年她与亲朋好友一起庆祝116岁的生日。CFP
左图:巴西131岁的若泽·科埃略·德索萨 (左)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寿的人,不过他并未得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承认。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王卓一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 近日报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人口预期寿命数据,扣除早期疾病和意外死亡等因素,全世界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是日本。日本60岁人口的预期寿命是86岁。加拿大、法国、安道尔、西班牙、意大利、摩纳哥、圣马力诺、卢森堡、瑞士、新加坡、以色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13个国家并列“亚军”,其60岁人口的预期寿命都是85岁。值得注意的是,在世卫组织“长寿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这十余个国家都是发达国家。
这样的排行可能有悖于一些人的认知。中文媒体间曾广泛流传着“世界五大长寿之乡”的说法,包括高加索阿布哈西亚山区、巴基斯坦的罕萨山谷、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村、中国的南疆和广西巴马五个地区。这些地区环境差异极大,但有个共同特点:贫困。
然而,这种排名在西方却并未得到认可。在世界老年学研究所和吉尼斯世界纪录等机构的“最长寿100名老人”列表中,上榜老人最多的前五个国家分别是美国 (48人)、日本 (22人)、英国 (6人)、法国 (6人) 和加拿大 (3人),都是公认的发达国家。
相关研究表明,人类寿命有20%到30%取决于基因,其余更主要的因素则由个体行为和环境因素所决定,而这些都是可以选择或修正的。诸如和谐的家庭与社会关系、不吸烟、植物为主的饮食、经常食用豆类和坚果、经常从事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等等老生常谈的方法,都有助于人类寿命的延长。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国民较之其他国家国民更高的生活质量,以及这些国家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于提高全体公民预期寿命也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在世卫组织“长寿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发达国家位于全球不同地区,他们的长寿秘笈可能各有差异,但在差异之中也能显现一些共同特性。
日本:膳食结构科学合理
目前,日本超过25%的人口年龄在64周岁以上,冲绳县百岁老人比例则位居世界第一。日本人的长寿与优质的居住环境、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息息相关,其中,合理科学的膳食结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日本人长寿的原因部分应归因于日本的传统饮食。”世界卫生组织老龄化与生命历程项目主任约翰·比尔德说。传统日本餐饮包含大量的新鲜鱼类和蔬菜,日本人食用豆腐等豆制品的频率非常高,而肉类与饱和脂肪却吃得很少。传统日本餐饮曾经富含盐分,但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的社会经济有了快速发展,食品运输、冷藏和销售方式有了改善。这些进步都促进了日本人食盐摄入量的下降,对于日本人健康状况的改善起到了直接作用。此外,日本人一顿饭往往只有几片新鲜蔬菜、四五片肉片、一碗酱汤、一小碗米饭,膳食讲究“少量多样”,饮食清淡。
但饮食这个单一因素不可能是日本人长寿的唯一原因,促使日本人比外国人活得更久的还有一系列的其他因素。
另一个非常影响寿命的条件是居住环境。在绿化方面,日本森林覆盖率将近七成,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日本国民普遍具备超强的环保意识,自觉维护所在环境。优良的生态环境,有助于日本人的健康长寿。
日本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也相当完善,形成了完备的健保体系,能够及时检测并治疗中风、高血压等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此外,日本人长寿还能归结到其他一些原因:作为东方国家,日本有相对强大的家庭结构,家庭内部成员的交流和互动可以缓解身心压力。日本老百姓谦和有礼,在街头别说打架,就是吵架都很罕见。和睦共处,遇事不躁,耐性和韧性极高,这是日本人从小就注重培养的良好修养,对于延年益寿也大有裨益。
地中海国家:性格奔放,热爱运动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长寿排行榜”中,地中海沿岸国家表现得抢眼,共有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摩纳哥、以色列等多国入列,两个袖珍国安道尔和圣马力诺虽是内陆国,但国土非常接近地中海,亦可视为地中海沿岸国家。
在整个欧洲,一半以上的人口能达到85岁左右的预期寿命,南欧人的寿命更长,而这部分归功于地中海饮食。
广受赞誉的地中海饮食通常包含新鲜蔬菜、橄榄油、少量红酒、少许肉和饱和脂肪。与大量摄入肉类、油炸食品和酒类的欧洲北部地区民众相比,地中海饮食无疑是更加健康的选择。最近刊登在美国 《神经病学》 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长期摄入地中海饮食的人迈入老年阶段后,无论在身体还是精神上都更加健康。
地中海沿岸国家国民的长寿也与其热爱运动有关。根据2012年发表于国际权威医学杂志 《PLoS医学》 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即使是适中运动量的休闲体育锻炼,也能延长多达4.5年的预期寿命。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人们普遍性格热情奔放,乐观好动,更经常地进行体育锻炼。以西班牙为例,该国43%的国民有运动健身的习惯,每七个人便有一人拥有健身卡。当地温暖又并不特别闷热的气候,给体育活动提供了环境保障。欧洲其他地区一些国家,一到冬天就千里冰封,很难开展户外体育活动。
南欧地中海沿岸国家有一点显得不太“西方”:社会关系在这里同样非常重要,这些国家的国民也十分重视家庭纽带联系。当一个人对于家庭或某个群体有强烈的归属感时,就容易达到工作和生活的兼顾与平衡,而这对其健康状况无疑是有利的。
社会进步是长寿的根本保障
然而,使得人类的预期寿命比以往任何世代都要更长的最关键因素还是整个社会的进步,这也是当今发达国家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原因。
总体而言,现代人类无疑比过去活得更久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去年9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当今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能活到60多岁或更老。而相关资料证实,古希腊人的平均寿命约为20至30岁,古罗马人是15至30岁,中世纪英格兰人的平均寿命估计是33岁,20世纪初美国人的平均寿命是48岁左右。
总体而言,当今世界财富和阶级分化比较小的国家,其人口老龄化过程也进行得更加顺畅。经济发达、收入分配公平的国家往往拥有完善而强大的医疗卫生体系,直接促进了本国国民预期寿命的提高。
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是个均富的社会,只有很少人居于社会底层,这就意味着新加坡的大多数国民都能享有较高的生活质量,以确保整个社会达到名列世界前茅的平均预期寿命;比起其他国家,澳大利亚的医疗卫生体系的覆盖面更广,因而国民普遍都能享受医疗卫生体系带来的服务。
史蒂芬·霍金曾经引用17世纪英国政治学家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理论,认为前现代社会对于少数特权者而言是不坏,尽管连他们也享受不到现代医药,妇女生育是高度危险的。但对于绝大多数人,生活是“肮脏、野蛮而短暂的”。
和19世纪以及更古老世代的人们比起来,生活在21世纪的大多数人类不再只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艰苦奔波。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拥有了比以往多得多的休闲娱乐时间和方式,这为人类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水平乃至预期寿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