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果粉圈”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数以万计的iPhone用户发现,他们从不离手的苹果手机莫名其妙地“自动锁机”了,而且机主怎么都解不了锁。想要解锁? 得先按手机屏幕上的“指示”交500-1000元不等的“解锁费”。
昨天,腾讯“雷霆行动”公布了打击网络“黑色产业链”的年度十大案件,包括苹果自动锁机案、利用微信红包非法开设赌场案、iOS恶意退款网络诈骗案等一批移动支付诈骗案件被公诸于世。有安全专家表示,2015年以来,移动互联网欺诈行为更加趋于“高技术化”“综合化”及“多平台化”,业界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以保证更加安全的支付。
敲诈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
如果你使用苹果手机,那么一定清楚,它的AppleID相当于手机的唯一“密匙”,如果AppleID被盗,“窃贼”不仅可以获得云端的通讯录、照片等个人资料,还可以随时定位手机、更换ID,以及远程控制手机。
用户的苹果手机一般不会离身,为何会被莫名“锁机”? 负责侦探此案的江苏省淮安公安网安支队副支队长郑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路径”,是用绑定手机的苹果ID账号、密码登录iCloud官网,启动“查找我的iPhone”功能,启动“丢失模式”后远程锁定该部手机。
“作案的核心在于得到受害人的苹果ID账号及密码。”郑杨告诉记者,谜底并不在手机上,而在邮件中,“多位用户曾反应,在手机被锁机前,他们曾收到一封来自苹果iCloud发来的邮件,事实上这是个钓鱼网站,一旦用户输入了他们AppleID绑定的邮箱和密码,就能形成‘锁机,的闭环了。”
据悉,这个国内目前最大的苹果ID钓鱼平台“紫缘管理系统”已被捣毁,这个钓鱼平台帮助4000多个不法分子实施诈骗,钓取苹果手机机主账号密码,并对机主进行解锁手机敲诈,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
七成受骗者是“80后”“90后”
“以苹果手机背后的黑色产业链协作模式来看,至少包括钓鱼网站开发者、二手机收购人员、钓鱼网站使用者、提供苹果IP查询人员、购买ID锁屏敲诈人员等五个工种。”腾讯研究院副秘书长、网络黑产研究专家毛晟斌告诉记者,在网络诈骗案件背后,是一个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网络安全公司奇虎360也做过同样的调查,“我们基于对过去三年间网民举报的89484起网络诈骗案件追踪发现,即便是手法最简单的网络诈骗,也至少需要十人组成的犯罪团伙。”反网络诈骗专家裴智勇告诉记者,在诈骗过程中,从开发制作、批发零售到诈骗实施、分赃销赃,网络诈骗可划分出“钓鱼”编辑、木马开发、盗库黑客、电话诈骗经理、短信群发商、在线推广技师、财务会计师等15个不同工种,分工明确、协同作案,形成了完整的网络诈骗地下“产业链”。
根据腾讯本月最新发布的 《移动支付网络黑色产业链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移动支付安全领域,七成以上被侵害的用户为男性,年龄则集中在19-35岁的青年群体,即“80后”“90后”。
反诈骗能否“道高一丈”
既然犯罪分子能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思维”诈骗,那么,大数据反诈骗是否能“道高一丈”? 记者了解到,在行业内,一批反欺诈联盟正在崛起,比如北京网安、360、商务部、中国银联、淘宝网、央行、建行等共同成立了“网络安全反诈骗联盟”;腾讯安全、京东金融、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也成立了“互联网金融安全联盟”。
“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一个完整的反诈骗生态系统已经形成。”裴智勇告诉记者,通过联盟成员的高效反应,网民举报的每一条信息,都将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关联分析和线索综合,实现受害者地域关联、被骗金额汇聚达到立案标准和线索串并,为公安机关提供全面、有效的破案线索和证据链,对黑产业实施闪电打击。
毛晟斌认为,打击“黑产业”还需靠创新技术,“目前行业多数应用的是通过短信验证码来验证用户的身份,面对手机木马的威胁,我们需要进一步应用生物识别技术,比如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等,以提供更安全的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