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窄的重庆南路26弄每天都在上演“变形计”:早市卖菜时,菜贩翻下沿墙设置的宣传栏,整齐码上一排排菜篮,哪个摊前有人询价,挂着工作牌的菜贩立马热情地应声而来;收市后,折起的菜架变成一幅幅展示上海风土人情的宣传画,弄堂生活又恢复了平静安宁。
老弄堂的创意菜架营造出整洁舒心的环境,让人更加提起对生活的兴致,同时也触动着社区功能的革故鼎新,折射出大都市内涵发展的无限张力。
菜场上墙还弄堂清爽
菜场是一个散发地方生活气息的“小剧场”: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无不展现出一方水土酿造的生活之酒。但提起菜场,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喧闹嘈杂、接踵摩肩、地面湿漉、异味混杂。重庆南路26弄的墙上菜场却显示出一种别样的整体氛围——更灵活,也更殷勤。
前天清晨6时,菜场准时开档。菜肉鱼虾、蛋奶水果、米面粮油、主食熟肉、豆制品酱菜、调味品干货……可算是比较全面的中型菜场了。家住附近的李阿婆告诉记者,中午两个儿子携家带口回来聚餐,自己特意起了大早来采购,这里不仅方便,而且品种全,菜价也和平常一样,很实惠。她指着编号01的闵金明摊位说,外面8元一斤的香菜他卖6元,4.5元一斤的西红柿卖2.5元。闵老板憨憨应答:“在这里做生意,赚的就是回头客,踏实的经营态度和薄利多销才能吸引来更多的顾客。”
正在卖菜的朱师傅说,自己原先是这里的摊贩,在脏乱差环境中卖菜多年。环境整治后,大部分摊贩被清理一空,但他和另外3个摊主一同被保留下来。不过,卖菜方式更规范了:必须挂牌上岗,每天卖菜时间限定在上午6时到9时,卖菜过程中和收摊后,必须保证周边环境整洁。尽管约束多了,由于墙上菜场基本不占空间,环境变好了,附近居民的抱怨自然少了,也不用交摊位费,生意很不错。
弄管会把居民自治推向前
正所谓螺蛳壳里做道场,老弄堂因创意而发生了巨大改观。
瑞金二路街道负责人表示,不少弄堂菜场多年来反复整治却怎么也取缔不掉,因为客观上有它存在的理由。就拿瑞金二路街道来说,1.9平方公里辖区内仅有一家超市,弄堂菜场又价廉便利,周边居民的确有实际需要。“究竟该取缔还是保留?如何找好市容环境和周边居民诉求的‘平衡点’,直冲冲地摆在眼前。”
街道适时组建了弄管会,在听取百姓意见的基础上,对八家有门面的摊位进行了规范,同时保留了四家价格公道、口碑不错的流动摊贩互为补充,另增设四个临时蔬菜供应点分布在几条主干道旁,极大满足了周边居民买菜需求。
菜贩问题解决了,卖菜方式就会顺势而解。去年,弄管会的一次头脑风暴,让“菜架变形计”的创意跃然墙上,制作安装了28个菜架,供流动摊贩使用。此外,整条弄堂的外墙和居民门窗均被粉饰一新,增加了十副便民晒衣架,弄堂面貌焕然一新。
美好环境来之不易,弄管会下设了多个小组来长久保持惬意安心的居住环境。宣传监督小组负责日常巡逻管理,劝阻不文明行为;菜摊摊主自治小组引导摊主们规范经营,确保摊位周边环境整洁;矛盾协调小组协调居民和菜摊经营者之间的矛盾。同时,弄管会制定了每月例会制度、管理考核评比等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工作。
■文汇报记者 史博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