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王星
上周三,莎车县的最低气温低过零下10摄氏度。但在伊什库力乡14村,乡亲们自发地冒着严寒集中起来,等待着一群“亲人”的到来。伊什库力乡14村,是上海援疆指挥部的“访汇聚”联系点。中午时分,总指挥杨峥带着一群上海援疆干部来了。他们给14村乡亲们带来的,不仅有价值数十万元的图书和援疆资金,还有一份细致全面的结对帮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的结对共建将采取项目化推进的方式,而这也是上海援疆资金首次直接辐射到村级组织。
今年上半年,上海援疆指挥部根据自治区党委“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的要求,将14村确定为对口联系点。此后的大半年中,援疆干部多次上门,深入了解14村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并作出相应规划。包括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贫困家庭白内障救助、创建农业合作社、培育农村庭院示范户等新举措,都被写入到双方结对共建的范畴之中。
在简单的签约仪式过后,援疆干部们与14村的贫困户代表一一结对“认亲”。阿依木沙·吐热普大妈,幸运地和杨峥总指挥“攀上了亲”。她早年离异,独自将两个孩子拉扯大,如今儿子在北疆打工、女儿在黑龙江上大学,收入微薄的她每月还要给女儿寄生活费。跟着阿依木沙来到她家,房子是6年前的抗震安居房,院子里看不到牛羊。在没有暖气的屋里坐上一会儿,刺骨的寒意便透过冰冷的水泥地面传遍全身。杨峥总指挥把装着慰问金的信封和他的名片一同塞到了阿依木沙手中:“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打电话给我。我们就是你的上海亲人。”此时阿依木沙的脸上,眼泪已止不住滑落……
离开14村,上海援疆指挥部综合管理组组长费维照又带着一批少儿图书朝莎车县前进路小区出发了。他要带去的,是冯小敏、顾国林、潘世伟等几位上海老干部的一片心意。就在一个多月前,他们来到前进路小区考察,那里空荡荡的图书室,让他们萌生了“捐书”之意。就在临别之际,热比娅·斯迪克和帕提曼·依布热音木两位社区居民拿着一幅她们亲手刺绣了数月之久的毛泽东画像来到了几位老干部面前。“上海这几年帮助了我们莎车很多,我之前得了心脏病,也是由在莎车的上海援疆专家治好的。听说你们是上海来的,我们特地来表示感谢,并代表小区的居民们把这幅作品送给你们。”帕提曼动情地说。
这一回,几位老干部不仅委托费维照带来了他们日常积攒的稿费用来帮助小区内的几户贫困户,还联系了中福会捐赠价值十万元的少儿读物。让热比娅和帕提曼惊喜的是,老干部们还根据她们的民族习惯,帮几位“绣娘”购买了充满上海特色的真丝丝巾作为回赠礼物。戴上五彩斑斓的丝巾,“绣娘”们乐开了怀,纷纷拉着“上海亲人”合影。这份在交流、交往、交融中汇聚的沪喀真情,清晰地展现在每个人的笑容里。
(本报喀什12月28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