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桥,这是个基层建设屡屡创新的地方。如今,站上“十三五”的跑道,五里勤勉蓄力,续写辉煌。
近年来,五里桥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市委“1+6”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这一重大课题,结合区域实际,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积极构建“社会组织融入、居民自治管理、社区精神汇聚、发展成果共享”的社区生活共同体。在这样的实践中,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应运而生。
街道编制机构调整后,面对社区治理和基层建设的新任务,五里桥街道党工委主动作为,提出了“荣誉代表过去、勇敢把握现在、打造幸福未来”的工作要求,按照以社区党建为引领,加快推进“六个中心”建设,实现窗口服务规范化;以群众诉求和问题为导向,积极引进社会组织参与,实现服务项目社会化;发挥居民自治组织作用,积极培育社区精神,实现社区管理民主化的工作思路。就此,新五里开启新生活,成为新家园。
规范“硬窗口”,做妥软服务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区委“1+6”文件精神,街道加强了服务窗口建设,新建及改建了党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志愿服务中心和为老服务中心。7月,街道网络化综合管理中心投入运营,市容管理水平和效率大幅提升,一些管理的难题和顽症得到有效解决。9月,位于南部滨江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成并对外开放,中心面积达5500平方米,集现代设计与专业管理于一体,成为社区居民新的文化和精神家园。
街道对党建服务中心也进行了设施改造和管理升级,以“公益宝”党建服务网络为平台,在居民区、商务楼宇、企业等开设了6个“益空间”党建服务站,使服务更加便捷有效。同时,街道志愿服务中心在完善硬软件设施后,实现了注册、培训、服务和管理网络化,为老服务中心也于前不久顺利开工建设。随着各中心建设的进一步完善,街道在社区治理、保障民生、服务联系群众等方面将有一个新跨跃。
搭平台,盘资源,实现“供需对接”
街道党工委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模式,将政府机关部分职能让渡给社会组织,积极引入“两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机构、企业团队等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活动。街道对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进行了全新改造,聘请社会专业机构上海阳光善行公益事务中心进行托管,将所有社会组织服务工作纳入中心统一管理,目前已有城市爱心共助会、祥光老年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上海新途健康促进社等27家社会组织入驻中心,参与社区治理工作。
此外,结合机关编制机构调整,街道对机关工作和服务项目进行梳理,将能够让渡的部分工作项目交给社会组织运作管理,大大提高了政府机关的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街道还推出了“双向认领”服务工作机制,依据群众诉求,以项目化的形式,每年开出“需求菜单”,项目涉及尊老爱幼、扶幼助学、文化体育、军民一家、志愿基地、生活关怀等7大类25个项目,区域单位可根据自身优势资源自主选择认领服务项目;同时,街道也向区域单位开出“资源菜单”,为区域单位提供政策法律、专业讲座、文化传播、群团服务等7大类34项服务。这样的“双向认领”,进一步盘活了社区资源,形成了联建共建、资源共享、社区共治的工作格局。“双向认领”活动品牌也被评为2014年上海市十大社会建设创新项目。
培育社区精神,打造共同家园
对一个社区而言,如果没有共同的社区意识和共同价值,找不到“社区气质”,终将形同散沙。为此,街道党工委在加强基层建设过程中,特别注重重塑社区气质——近年来,街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大力弘扬“爱国、敬业、诚实、友善”的道德风尚,用典型引领社会价值,用精神汇聚发展力量。结合“黄浦好人”、“中国好人”、“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和社会新风。2014年,街道推出了首届“爱在五里”十大新风人物评选表彰活动,讲身边故事,学身边典型,让那些在平凡岗位上为社区奉献的人们赢得社会普遍尊重,这大大激发了居民们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同时,街道注重畅通民意渠道,广泛听取社区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基层协商民主和居民自治活动,充分发挥居民自治小组、弄管会、路管会等自治组织作用,进一步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一个文明和谐、充满活力的五里,正以崭新风貌迎面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