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张晓鸣
13号线是一条纵贯中心城区的“西北-东南”轴向的直径线,也是轨道交通路网中的一条重要主干线。目前已开通金运路站-长寿路站,今年年底将延伸开通至世博大道站。
从记者昨天的探营来看,13号线新开通区段纵向串连起市中心多个繁华商业区,设计者打破常规,结合每座车站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精心打造出富有上海特征、海派风格的车站装饰,形成了一站一特色的文化地标。
本次通车段设九座地下车站
13号线工程共分三期实施建设:一期工程为金运路站-南京西路站;二期工程为南京西路站-华夏中路站;三期工程为华夏中路站-张江路站。
本着“先建成,先开通服务市民”的原则,本次通车段为13号线一期工程江宁路站-南京西路站及二期工程淮海中路站-世博大道站。线路主要沿长寿路、恒丰路、石门一路、瑞金一路、下穿复兴公园、马当路、黄浦江,运营线路长9.85公里,设九座地下车站。其中,马当路站-世博大道站为服务上海世博会已建成并临时通车服务世博会观光客流,世博会后停运。本次通车对该段工程按正式通车线路的要求,对设施设备进行了整修、改造和完善。
据申通集团轨交13号线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尤旭东介绍,13号线剩余区段——二期浦东段(长清路站-华夏中路站)及三期(中科路站-张江路站)目前正同步建设,部分车站已陆续开通,部分车站则处于动迁阶段,预计2018年底这两个区段将同时开通运营,最终实现13号线全线贯通。
“里子”和“面子”都很漂亮
秉持“一站一景”的设计理念,13号线的“里子”和“面子”都很漂亮。比如,江宁路站的主题为“江山宁和”。在站厅墙面上,设计者布置了一幅长24米、高2.7米的铝板彩色喷绘巨幅山水画,同时辅以景德镇彩陶立体造型的山峦。在一片无边山河相衬下,渔翁独立一叶扁舟,亭风习习,流泻一片江山宁和的韵味;而车站的清水泥质感材质古朴凝重,禅蕴十足,与临近的沪上百年古刹玉佛寺相得益彰。
自然博物馆站的主题为“远古的回响”。站台通过横向纹理的岩石质感墙面展现亿万年时间的冲刷与积淀,站厅通过弧形的边墙和吊顶相连的红色砂岩条块装饰,犹如翻转进入了时空隧道,而车站两端从天花板垂吊而下的蓝鲸与海洋游鱼造型装置,又似乎将乘客带往海洋深处,营造出别样的出行视角。
南京西路站的主题为“摩登俪影”。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通过格子和红、蓝、黄三种色彩拼成的天顶,展现出荷兰艺术家蒙德里安的“风格派”作品“红、蓝、黄构图”的创意效果,使车站线条呈现轻快的律动;对照南京路上的繁花霓虹与交织人流,围成历史与现代的传承韵律。
淮海中路站的主题为“海派风情”。通过老洋房式的小地砖与红砖墙装饰,见证百年淮海路的岁月变迁,在站台两侧的镶嵌鹅卵石的灯厢壁上,选取淮海路周边的优秀历史建筑图片,用黑白影调诉说着她改变的容颜和不变的浪漫。
新天地站的主题为“天地穿梭”。在站厅层老式壁灯的环境氛围营造下,嵌入在青砖墙上的七座石库门形态的大型显示器,用视频影片滚动展现上海的早晨和傍晚、风情与民俗,乘客透过门窗之间,跨越时空,与上海的过去未来穿梭交汇。
“超深”施工创地铁建设之最
13号线由于从地下穿越城市中心区域的多个繁华商业地块和多条地铁线路,施工环境复杂,情况多变,在本次投入试运营的九座车站中,“超深”是建设过程中尤为显著的一个难点。
比如,淮海中路站-新天地站区间是目前上海地铁埋深最深,集各种困难与复杂条件于一身的地铁区间之一,所经区域存有大量地下建筑结构及障碍物,且线路需要下穿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50万伏电力隧道、南北高架桥桩基、原卢湾区政府大楼桩基等重要设施。因此,施工难度远超其他各车站,淮海中路站的基坑深达到了33米,地下连续墙更是达到71米,创上海地铁建设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