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德黑兰记者 周戎
自伊核协议签署后,伊朗外交和社会呈现一派蒸蒸日上景象。10月21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首次肯定和批准了伊核协议,受到伊朗民众的热烈欢迎。鲁哈尼总统说,“伊核协议的成功签署是对战争的胜利。”近几个月来,随着伊核全面协议从签署到生效,伊朗国内的乐观气氛与日俱增,对外交往快速发展。
首先是伊朗对自己的石油生产能力和收益充满信心。鲁哈尼政府正在制定雄心勃勃的十年经济发展计划,包括诸多战略性步骤,如引进先进制造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增加在全球的贸易份额,尤其是中高技术产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经济私有化;消除关税壁垒,重视发展关乎国计民生领域的合资、合营企业,促进非石油产品的全面出口。鲁哈尼总统将伊核协议签署与伊朗经济是否根本好转作为他执政的两大优先任务,第一个任务已接近完成,第二个任务正在大张旗鼓地推进,当然这一切都取决于经济制裁是否全面解除。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总经理贾瓦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一旦对伊朗的能源制裁解除,伊朗有能力在解除后的第一周每日增产石油50万桶。他乐观地说,相信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一定会理性地欢迎伊朗重返国际原油市场。伊朗石油部门还准备在11月推出一系列新的石油合同以及一些修订的外资政策,来吸引外国投资者。
更令伊朗国内充满热情的是,伊朗副总统苏坦尼珐18日在接受采访时说,“伊朗正准备迎接外国游客的‘海啸’。伊朗拥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境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迹多达19处,理应吸引全世界的人到伊朗旅游。”2014年,伊朗吸引了500万外国游客,获得75亿美元收入,伊朗的目标是到2025年接待2000万外国游客。同时伊朗各种招商研讨会、基础设施招商会一个接着一个地进行,有些招商会由副总统亲自出席坐镇,显示出伊朗政府的急迫愿望。自今年7月14日伊核协议签署以来,首都德黑兰已举办了21次大型招商和商品展销会,囊括伊朗几乎所有的领域,展会的规模、参加人数和成交额都创历史新高。
在伊核协议签署后,外国政要也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开始与伊朗领导人接触。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先后在万隆、乌法和联合国三次与鲁哈尼总统会面。西欧、南亚和远东的一些国家政要纷至沓来。今年9月,奥地利总统菲舍尔率领220人的庞大代表团访问了伊朗,其中大部分是经济界人士。而早在7月20日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加布里尔就捷足先登,到访德黑兰与伊朗领导人洽谈经贸机会,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在10月又专门到访德黑兰,与鲁哈尼总统谈联合反恐问题。法国外长法比尤斯也访问了伊朗,商讨油气开发,还邀请鲁哈尼年底访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专门在联大期间会见鲁哈尼总统,并派遣外相岸田文雄亲赴德黑兰,努力推动日本企业大举进入伊朗,称伊核协议加快了日伊间的合作步伐。印度也不甘落后,莫迪总理在10月中旬专门举行内阁会议讨论印度向伊朗恰巴哈尔港投资问题,同时伊朗也将印度列为其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的优先方向。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与伊朗领导人则很早就开始商谈制裁解除后双方多领域合作的前景。伊核协议后,伊朗已把大批的外国公司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目前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和意大利油气业巨头埃尼公司都表现出合作意愿,而德国的大公司对伊朗更是青睐有加,瑞典高技术行业的巨子爱立信公司也有意在投资解除后快速进入伊朗市场。
可以预见,在伊核协议正式开始执行时,伊朗会更多地向世界开放,世界会为伊朗巨大的市场潜力所吸引。
(本报德黑兰10月28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