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公共汽车教室”里上英语课。 蔡维帅 摄
■本报记者 钱钰
能像小豆豆一样坐在“公共汽车教室”上课,可能是不少看过儿童文学作品《窗边的小豆豆》小读者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在沪上小学有了落脚处。刷卡、上车,在车里一边学习,一边“旅行”……昨天,在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一间童话般的“公共汽车教室”投入使用,坐在绿格子座椅上的孩子们唱着梦想之歌,开启了一段奇妙的学习之旅。
学生创意催生“巴士教室”
走进蓬莱路二小,一辆改造好的“公共汽车教室”静静地停在校园的跑道尽头。“Ihavea dream,asongto sing.To help me cope with anything……”悦耳动听的英文歌《心中有梦》从车窗里飘出,原来,五(3)班的学生正在“公共汽车教室”里上英文课。记者看到,这间由废旧巴士改造而成的“公共汽车教室”共有40个座位,可容纳一个班级在此上课。可移动的绿格子座椅、刷卡机、栏杆扶手、逃生安全锤一应俱全,每一个细节都打造得如此逼真。挡风玻璃处,一块84英寸触摸屏,不仅可以替代黑板,还能模拟山区道路、高速公路、雪天雨天等情景,让小朋友体验一番模拟驾驶的乐趣。车子的后方还有一个移动的小型图书馆,可以方便学生进行借阅。
英语老师唐海闻在下课前,问孩子们:“你们希望下一站公交车带我们去哪里呢?”“我想去澳大利亚看袋鼠”、“我想去南京路吃小吃”、“我想飞上天去宇宙看看”……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想象力在这间特别的教室里回旋。
“公共汽车教室”的设想从何而来?有着“巴学园情结”的校长余祯说,把小社会搬进学校,在玩中学、学中乐,是蓬莱路第二小学一贯的办学特色,并由此衍生出“蓬莱小镇”这一校本拓展课程——通过将微型社会搬进小学校园,让孩子们在模拟和体验中无痕学习。“蓬莱小镇里有个公交公司,当时我就想,如果能像巴学园一样,打造一间‘公共汽车教室’,那该有多美妙。”于是,余祯带领团队着手策划这件事,两年前,“巴士教室”入选了上海市中小学创新实验室项目,一场酝酿已久的“梦想改造”计划由此开始。
在设计前期,学校请孩子们动手设计自己心中的“公共汽车教室”。“不少学生的创意被纳入最后的改造方案中。”余祯说,有同学提议希望在车子的四壁张贴绘画作品,有人提出能否在车内体验模拟驾驶,还有孩子想将公交车拉手变成移动的学生创意作品展示位,这些学生创意最终都变成了现实。经过45天的改造,当焕然一新的“公共汽车教室”露出真容时,孩子们都禁不住大呼“哇,我不会是在做梦吧!”
每个小小梦想都能发芽开花
“通过这件事,我想告诉孩子们,每一个小小梦想都能发芽开花,只要我们去执著追求、去不断努力,一定会有梦想变成现实的幸福时刻。”余祯说,希望孩子们在“公共汽车教室”里留下美好又独特的童年记忆。目前,学校正在梳理和整合适合在“公共汽车教室”上课的学科和教材,除了基础课外,部分蓬莱小镇课程、少先队活动等也将放在这里开展。“因为座椅是可以移动的,我们还考虑在车里放上长桌,孩子们围坐在桌边制作手工或举行派对。”余祯说,学校正在组织学生分批参观“公共汽车教室”,老师们也开始申请在这间教室里上课。
“公共汽车教室”正式启用了,但孩子们关于它的遐想远没有停止——“我想在车子顶上建一个‘小镇舞台’,这样路过的人们会听到动听的歌声”、“我想在车上装上两个大翅膀,带我冲上一望无际的蓝天。我希望在车上装上一个天文望远镜,这样在夜晚就能看到闪亮的星空了;我还希望在车上装上一个指南针,要是在森林里迷路了,也可以找到回家的方向……”、“我想象的小镇,汽车可以随时随地变成飞机或船,可以带着小朋友去各种地方游玩,只要你想得到,就可以到达,并且还可以行驶中为小朋友做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