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设计一个促进福利并减少贫苦的经济政策,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个人消费选择。迪顿的分析让我们多了一层理解。通过将个人消费选择细节与累计效应相关联,他的研究给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带来了变革。”这是昨天瑞典皇家科学院将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格斯·迪顿的颁奖词。
从微观影响宏观,以实证验证理论,安格斯·迪顿以微观发展经济学的开创性贡献赢得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更让世人再度领略到了经济学“见微知著”的影响力。
以微观验证,精确度量消费行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永钦用“最接地气”来形容迪顿的学术研究。他说:“上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学走向了理论的高峰,但实证研究不足的弊端开始显现。用微观数据检验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正是迪顿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把理论和数据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扎实的实证研究度量消费风险、社会福利等。如今,这一全新领域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学术追随者,微观发展经济学成了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词中提到,迪顿在1980年开发出“近乎理想需求体系”(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一个灵活但又简单的理论模型,用以评估每种商品价格变化对需求以及个人收入的影响。他的方法以及随后的改善,到现在已经成为标准的学术与实际政策评估工具。事实上,回答“消费者如何将支出分配到不同的物品”这个问题,不仅对于解释与预测实际消费模式是必要的,而且对于评估政策改革,比如提高消费税、如何影响不同群体的福利等问题也至关重要。
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钱军说:“我们都知道消费与价格、收入有关,而根据迪顿的模型,只要给出一定的假设条件,就可以完整勾勒出个体在一篮子需求面前,随着价格、收入的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行为的变化。由此,可以精确衡量消费品选择的变化以及收入增加、对于消费者的好处在哪里等。”
王永钦表示,所谓“近乎理想需求体系”是根据理论推导出的结构性模型,可以在一项政策尚未实施前做出精确分析。
从数据入手,经济学向更科学的方向迈进
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时,迪顿同样从最基础的家庭消费行为入手,而理解消费行为正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王永钦说,迪顿的学术研究可谓是理论与实践方法完美结合的典范,他洞察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其研究成果对于世界银行在发展中国家的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迪顿在健康、福利的度量上也作出了很多贡献,“他是最早对家庭风险做出度量的经济学家,而消费的波动对于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经济学家选择从企业、家庭层面的微观数据入手展开学术研究,这也证明了迪顿对于经济学的深远影响。王永钦表示,微观数据与经济学理论的结合在未来大有发展空间,“在应用微观经济学领域,除了迪顿研究的消费经济学之外,今后产业组织理论、劳动经济学等领域也将产生未来的诺奖得主。”
“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紧密结合、互相推进,这正是经济学未来健康的发展方向。”王永钦说,只有通过理论指导实证、数据验证理论,经济学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世界、改进社会,对于政策制定产生更大的影响。所谓科学,就是理论可以被数据或者实验所验证。由此可见,未来的经济学无疑将向着更科学的方向大步迈进。
由基础出发,政策方能“对症下药”
事实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收入分配不平等以及相对贫困造成了需求不足,已经影响到了世界经济复苏的整体进程。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权衡表示:“这是全球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因为眼下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也出现了贫富不均,实际上英国、德国乃至美国等发达国家内部早已出现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的情况。因此,迪顿对于远离不平等、提升社会福利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迪顿看来,政府要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制定合适的公共政策,包括教育、医疗等政策,以消除不平等,这是政府能力大小的体现。”
在钱军看来,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迪顿的学术研究至少在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眼下的全球经济趋势正陷入“雾里看花”,大家都在关心宏观经济,但迪顿的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全面、深度、准确地采集和分析微观数据,才能制定、设计出有效的宏观政策。做宏观政策分析时,如果忽略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家庭需求,往往就会产生偏差。
其次,当收入分配不均导致贫富差距增大后,从经济学角度来言,低收入家庭就会在消费上面临缺乏选择的情况,如果这样的家庭数量继续上升,导致他们不想参与经济活动,就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此时,如果政府要制定扶贫政策,就必须关注家庭消费选择这个关键指标,仔细调研家庭的实际情况。“根据迪顿的研究,只有微观分析后,才能判断政府的重点是直接放在实现温饱上,还是关注基础教育、甚至职业教育,而非直接提供资金这么简单。”
文汇报记者 唐玮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