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工作人员]
只能劝阻,一般我们“管不了”
据真如地铁站值班站长介绍,最近站内确实出现了不少纳凉者,“午后在这里纳凉的人数会比现在更多一些,不过他们都会坐在靠墙的位置上,并未对过往乘客的通行造成任何影响,所以工作人员没有必要去制止这种行为。”随后,青年报记者在3号口通道内发现一名身旁放着一顶红色安全帽的中年男子躺卧在硬纸板上,处于熟睡状态。对此,工作人员称自己“管不了”。
在青年报记者探访的7个地铁站中,多数地铁工作人员对关于地铁“蹭凉”的相关问题持较为排斥的态度,“管不了”仍是最为普遍的答复。
2014年起正式实施的新版《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中明令禁止在轨道交通设施范围内的躺卧行为,但青年报记者发现,“轨道交通设施范围”是否包括进出站通道及站厅等地,该条例并无明确说明。
记者随即拨打了申通地铁集团的“地铁服务监督热线”,咨询后得知,在未对公共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只能对“蹭凉者”进行劝阻,并不能采取强制驱离的措施。然而,对于如何来界定影响程度是否“严重”,地铁方面也并未给出明确的标准。
[社会专家]
公共空间助市民纳凉还有潜力可挖
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顾晓明认为,在前几年一度成为一种城市景观的“蹭凉”现象,虽然并没有对公共秩序造成严重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轨道交通管理者和其他相关部门可以“不作为”,相关制度的完善和管理的规范仍需要下大力气来抓。
“实际上,用公共空间来帮助市民相对舒适地度过夏天是有潜力可挖的。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计划,为公众提供更加完备的公共纳凉设施和服务。”顾教授略显遗憾地谈到,“我刚刚从延安绿地那边过来,整个绿地非常棒,但是几乎都没有人在那里,因为那个地方离居住区太远了。”顾教授认为,公众纳凉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地铁“蹭凉”的现象就无法避免。顾教授强调,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功能,让市民充分意识到应该在合适的地方“蹭凉”,需要政府和舆论进行适当的引导。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