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海中心城区划定的12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包括外滩、老城厢、人民广场、衡山路-复兴路、南京西路、愚园路、新华路、山阴路、提篮桥、江湾、龙华、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总面积约27平方公里。2005年,上海在郊区和浦东新区划定的32个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总面积约14平方公里。其中,朱家角、练塘、金泽、枫泾、张堰、新场、川沙、高桥、嘉定、南翔等10个古镇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批准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青浦泗泾镇下塘村、闵行浦江镇革新村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如何设定历史风貌区?
历史文化风貌区、风貌保护道路的设立并非随心所欲,其规划由市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同时特别设计了专家特别论证制度,即任何一个改变规划的决定都必须经过专家组(一半以上成员必须来自市政府批准的保护专家委员会)的论证后方可做出。
“现在公示的还只是候选名单,公示后要根据公众意见进一步筛选,有可能补充,也有可能剔除一些。”曾参与历次历史风貌保护区和优秀历史建筑评审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郑时龄告诉记者,筛选主要标准是其能否“代表一个历史时期”,以及其中建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否有历史名人居住过、是否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将是重要“加分项”。
据悉,待正式批准公布后,市规土局将会同相关单位进一步对街坊内的建筑进行甄别,明确保护、保留、改造、拆除等管理要求,将历史保护与合理利用有机结合,统筹考虑城市更新与历史保护,并通过相关保护规划的编制予以具体落实。
[新闻链接]
风貌区核心范围
不得扩建、新建
上海现有44处历史风貌保护区和144条风貌保护道路,需要注意的是,被列为历史风貌保护区或者风貌保护道路之后,并不代表里面的建筑完全“不能动”。
“上海历史建筑和风貌保护区的情况比较复杂,同一个风貌区内的建筑保护层级是不一样的。”郑时龄说。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的最大特点是,以保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保护传统风貌的完整性和保持街区生活功能的延续性为基本原则。对文物建筑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对一般历史建筑可以采取保留建筑外貌、改善室内环境条件、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的方法,在街区环境改善中,切忌大拆大建,要采取逐步整治的做法。郊区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还应充分考虑城镇(村镇)特色及传统格局与地形地貌、河湖水系等周边环境关系的维护。
在风貌区核心保护范围内规定一般不得进行扩建和新建活动。在其外围的建设控制地带一切建筑的改建、扩建、新建在高度、体量、色彩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控制,保护规划对用地性质与建设容量、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绿化景观、公共设施配套等给予规划管控,并突出对保护要素的认定、保护对象的分类、风貌道路、街廓空间的保护等特殊要求。为了保证特色风貌的延续,保护规划也会在建筑退界、绿地率等方面给予特别规定。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