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外环线边的绿化带。
针叶树种尤其是松柏类的叶片具有更强的滞尘能力,适合种植在交通道路隔离带,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最窄也应达到20m,才能阻挡污染物……植树节到来之际,上海交大农生学院刘春江团队发布了历经数年的研究成果,有望帮助缓解城市大气污染。
针叶树种叶片
具有更强的滞尘能力
目前,大气污染问题较为复杂,仅仅依靠源治理的方法还较为单一。用城市森林和植被来削减大气颗粒物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课题。上海在“2012-2017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也明确计划新增4600公顷城市森林。
据介绍,植物的叶片是净化大气颗粒物的主要器官,植物的滞尘量可以用单位面积植物叶片上PM2.5的干沉降通量,干沉降条件下植物叶片吸滞PM2.5的速率大小直接决定了植物对PM2.5的净化能力的高低。
来自农业与生物学院的城市森林调研团队,通过取样和分析,对上海19种常见乔木树种单位面积叶片上PM2.5和PM10的干沉降速率进行了测定。
从测定中可以看出,针叶树种尤其是松柏类的叶片具有更强的滞尘能力,但是对于整株树木来讲,松柏树种由于树型较小,整株的叶面积可能远小于阔叶树种,加之松柏类的针型叶片不易为人靠近,因此,在选择和应用上,可能更倾向于在交通道路隔离带、污染隔离林等靠近污染源而又不易被人接触到的地方种植比较合适。
绿化带最窄20米
才能阻隔污染
若希望绿地和植被发挥更大的净化大气的功能,除了选择滞尘能力更强的树种外,绿化带的宽度和配置方式也是重要的因素。
调研团队的研究表明,靠近机动车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宽度越宽,对大气颗粒物的削减作用越明显。因此刘春江团队对上海基本生态网络规划也提出建议,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两侧应建有100m宽的绿化隔离带,最窄也应达到20m宽度,以起到阻隔交通污染的作用。绿化带内种植的植物密度也存在一个“最适宜”的范围,如果种植密度过高,对污染的效果不但没有显著提高,反而会影响植物群落的生长。
绿化带植被如何设置?团队还绘就了一幅效果图——在20m宽的带状隔离林内,可沿路缘先栽植如杜鹃、月季、黄馨、小叶黄杨、火棘之类灌木,可以对贴近地面的扬尘有较好的阻挡;其后栽植夹竹桃、红叶李、五针松、罗汉松、圆柏等大灌木和松柏类乔木,利用其吸滞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对0.5-3m高度内的颗粒物进行有效阻滞;最后是广玉兰、女贞、青桐、杜英等高大乔木,可以对3m以上高度的大气颗粒物进行阻滞。从配置密度上,建成郁闭度70%、疏透度30%的疏透式植物群落,最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吸滞,又能保证植物生长的空间。
生态站将实时发布
森林环境数据
上海每年都要新增上万亩的森林,除了植树造林之外,对现有的城市森林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和研究,也是城市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据介绍,自2013年以来,以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林业站为主,共同建设国家林业局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生态站配备了专职观测和研究团队及学生调研队伍,全面监测上海城市森林系统结构、动态、功能,定期连续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发城市森林经营技术,为上海城市森林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据悉,在上海市林业局和上海交通大学支持下,通过3-5年建设,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站将建成覆盖全市主要林分观测网络,实时向公众发布森林环境数据,为居民和游客出行及游憩活动提供信息服务。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站观测平台和主要观测点,也将向科研人员和公众开放,成为生态科普教育的窗口。
来源:新华网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