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每个上海长大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延安西路中福会少年宫的童年记忆?你可否知道她曾叫“大理石大厦”?今天“逛逛南京西路系列”带你认识她的主人。
每一栋建筑里都蕴含着自己的灵魂。这些灵魂历经百年积淀和人的精神契合、和历史脉动共振,以砖、瓦外貌呈现,最终勾勒出上海这座城市的万种风情。 知名的城市和建筑历史专栏作家乔争月在《阅读南京路》之后,再著《阅读南京西路》,从外滩出发,直到静安寺,讲述南京西路上百年变迁的33栋建筑的历史故事。
值上海旅游节和2021年国庆之际,讲堂将为各位读者摘编乔争月所著《阅读南京西路》中英双语版一书中7幢建筑和她的故事。本期,我们将走入延安西路中福会少年宫,那座1924年上海最美丽的豪宅。
《阅读南京西路》乔争月著,责编 杜鹃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21年7月,定价72元
“要描述建筑物本身,只能说它是富丽堂皇的。它的尺度庞大,但并不夸张。到处都使用了大理石,总共有150吨,但却并不庸俗,有着出色的品位,在很容易被用力过猛的地方取得了最令人愉悦的视觉效果。建筑用地几乎占据了由静安寺路(Bubbling Well Road现南京西路)延伸段、地丰路(Tifeng Road现乌鲁 木齐路)和大西路(Great Western Road现延安西路)围合的整个街区。入口处是漂亮的铁门,上面有厚重的黄铜栏杆,门柱横梁也有丰富的黄铜装饰。穿过主要的东入口进入草坪,可以看到长达300英尺的建筑立面。这座建筑从草坪以上数英尺的高度升起,是自由复兴风格的鲜明代表,体现了意大利文化的影响。它有一个被漂亮的青铜灯装点美化的宽阔石阶,雕塑装置正准备在那里安放,然后是长达225英尺、宽约30或40英尺的精美玻璃封闭阳台。——摘自1924年3月22日《北华捷报》
嘉道理家族为上海塞法迪犹太人中望族,经商能手
嘉道理家族是上海塞法迪犹太人中最著名的家族之一,以贸易和房地产业起家,获得巨额财富。
嘉道理家族是1880年从巴格达来到远东地区定居的塞法迪犹太人(Sephardi Jews)。嘉道理家族的财富由埃利·嘉道理(Sir Elly Kadoorie) 和埃利斯·嘉道理(Sir Ellis Kadoorie)创造。他们都是商业领域的巨擘,先后创办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Hongkong & Shanghai Hotel Co.) 和中华电力有限公司(China Light and Power Co. Ltd.)等产业。
“大理石大厦”的主人埃利·嘉道理爵士(Sir. Elly Kadoorie)。 1867年出生于巴格达,曾经为沙逊洋行工作,后离职创业。他后来成为一名相当成功的房地产商人、酒店业主、商业银行家和橡胶种植园主。
嘉道理家族是上海塞法迪犹太人中最著名的家族之一,以贸易和房地产业起家,获得巨额财富。1924年大理石大厦建造时,英文《北华捷报》刊登了整版配图报道,详细介绍了这座不一般的豪宅。
原为犹太乡村俱乐部,后改为私宅,1924年最美豪宅
犹太富商嘉道里家族在上海拥有大量房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静安寺的大理石大厦,又名嘉道里大厦被称为“上海最美丽的豪宅”
1924年,嘉道理爵士的新家大理石大厦被称为“上海最美丽的豪宅”。
犹太富商嘉道里家族在上海拥有大量房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静安寺的大理石大厦,又名嘉道里大厦。这座宫殿般的豪宅用料考究,工程总造价高达100万两白银,占地1.5万平方米,室内面积3300平方米,包含大小客厅和20多个房间。
嘉道理原来的想法是建造一个犹太乡村俱乐部。随着工程推进,“很显然一切对于犹太社区那方面的需求来说都规划得尺度太大了,因此嘉道理先生就把这里用作自己的宅邸了。”
建筑原来由赉丰洋行设计(Messrs. Lafuente & Wootten),但不幸毁于火灾。嘉道理邀请英商文格罗白郎事务所(Messrs. Graham-Brown & Wingrove)的嘉咸宾(Graham-Brown)重新设计这件“建筑的瑰宝”。这个设计项目后来与思九生(Robert Ernest Stewardson)合作完成。
上海社科院犹太中心王健教授提到,大理石大厦高达一百万两白银的造价在当年是一笔天价,富丽堂皇的主厅是上海上层社会的社交中心之一。
建筑师使用了大量的白色意大利大理石——墙面、柱式、壁炉、楼梯和露台,到处都是,“大理石大厦”的美名因此而来。室内装饰的色调也很别致,以醋绿色 (vinegar green)和奶油色为主。主厅20米高,25米乘50米见方,有装饰精美的白色天花板、巨幅镜面和水晶吊灯,美得让人目眩神迷。大理石大厦的二楼是主人和客人的卧室。
二战中一家人被日军关入闸北集中营,夫妇俩安葬在虹桥万国公墓
建筑师到处使用意大利的白色大理石,“大理石大厦”由此得名,富丽堂皇的主厅是上海上层社会的社交中心之一
虽然拥有如此华丽的大理石大厦,嘉道理家族却经历了不少磨难与起伏。
1919年,嘉道理的爱妻劳拉(Laura)在家里发生的火灾中去世,震惊了外侨社区。二战期间,日军把嘉道理一家关入闸北集中营。由于嘉道理年事已高,经过特许返回大理石大厦与两个儿子—劳伦斯(Lawrence)和霍瑞斯(Horace)被软禁在原先的佣人房。嘉道理先生于1944年8月8日去世。
1945年劳伦斯与霍瑞斯离开上海去香港发展。嘉道理家族的产业在战争中损失不小,不过,这对兄弟在香港努力发展,再创辉煌。目前家族企业由劳伦斯的儿子米高·嘉道理(Michael Kadoorie)掌舵,他拥有中电集团、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等产业,名列2020胡润全球富豪榜之一。20世纪80年代,嘉道理家族还参与投资兴建了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半岛酒店也是嘉道理家族的产业。
而老嘉道理和妻子劳拉则长眠在上海虹桥路的原万国公墓。他们的墓碑上写着“逝者真正的墓地在活者的心中”。
豪宅在宋庆龄建议下成为中福会少年宫,飘荡着欢声笑语
《北华捷报》报道提到,嘉道理先生许诺,这套宅邸和场地可供任何慈善组织使用,不限国籍和种族,而他会支付所有的费用。
1953年就在中国福利会的创始人宋庆龄的倡议下,嘉道理故居成为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成为儿童学习文化艺术的课外活动乐园
“这里非常适合此类慈善活动,有宽敞漂亮的沙龙,长达225英尺(68米)的美丽外廊,大宴会厅仅比卡尔登咖啡馆略小几平方英尺,厨房可满足招待大量客人的需求。室外空间除了可以用于多种活动的铺石板的场地外,还有6个网球场和其他草地运动场地。”报道写到。
大理石大厦建成后,嘉道理一家在此举办了犹太社区和其他组织的很多活动,包括社区聚会和犹太节日的大型派对、宴会和舞会。
如今,万国公墓已成为宋庆龄陵园。1953年就在中国福利会的创始人宋庆龄的倡议下,嘉道理故居成为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成为儿童学习文化艺术的课外活动乐园。
每年六一儿童节,中国福利会少年宫都会举办大型游园活动。大理石大厦变为五颜六色的游戏海洋,飘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米高·嘉道理曾多次访问中福会少年宫,表示他和父亲都很高兴看到昔日家园成为有天赋的孩子们的乐园。半个多世纪来,数不清的孩子们在这座童话般华丽的大房子里度过愉快时光,也为这座最美的豪宅画上完美句号。
【英文节选】
According to the North-China Herald, Kadoorie promised to place the whole of the house and grounds at the disposal of any charitable society, of any nationality or creed, for any worthy money-making purposes and “he will pay all expenses so far as the house goes”.
“The place is admirably suited for such purposes, with large and handsome salons, a wonderful verandah 225 feet long (68 meters), a ballroom only a few square feet less than the Carlton Café, a kitchen capable of attending to the wants of a very large gathering, and outside, ground for six tennis courts, and other lawn games, besides a great flagged court which could be utilized for many purposes,” the report stated.
In the following years, Kadoories hosted many activities for the Jewish Community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in the house. Large-scale parties, banquets and dancing balls were held here for community meetings and Jewish holidays.
Today the cemetery is a quiet graveyard known as the Mausoleum of Soong Ching Ling, widow of Dr Sun Yat-sen and the late Honorary Vice Chairwoman of China.
The Kadoories’ former home became the China Welfare Institute Children’s Palace in 1953 under the advice of Madame Soong, who was also founder of the China Welfare Institute. From then on, the palatial Marble Hall became a place for Chinese children to enjoy recreation and cultivate hobbies.
The institute often hosts festive celebrations on June 1,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During that time, the Marble Hall turns into a sea of games and laughter inside out.
Michael Kadoorie has visited the house several times, and said both he and his father Lawrence were happy to see their home become a paradise for gifted children.
The children love the fairy tale house and it provides a happy ending to Shanghai’s most beautiful home.
(童毅影摘编自《阅读南京西路》,小标题系编者所加,顺序有所调整)
有关“阅读上海”的系列报道可参看文末链接,去年国庆节讲堂 推出的一组上海建筑的故事。
【相关链接】
【最完整、最高龄,上海文物建筑有哪些“最”| 阅读上海① 】
【1901年凤阳路那座中德共建的红砖房,延伸出两地同济医院 | 逛逛南京西路1】
【南阳路上的贝氏花园有狮子林神韵,它与贝聿铭有关吗 | 逛逛南京西路 2】
【铜仁路法式别墅里,史量才将《申报》推到上海发行之最 | 逛逛南京西路3】
【仁济医院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都起源于英富商雷士德 | 逛逛南京西路 4】
【卓别林曾来这座华人投资并设计的远东第一舞厅百乐门 | 逛逛南京西路5】
作者:乔争月
图源:新书《南京西路》,刊头设计:平渊海
编辑:钱亦琛 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