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如何评价新中国70年外交?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中有何贡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怎样把握变动本质推进外交?如何抓住机遇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航者,并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金灿荣日前在接受文汇报记者独家采访时,对上述问题作了系统回顾和前瞻阐释。
【观点】
*新中国70年的外交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既服务于国内建设与发展,又向国际社会贡献了中国智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中国在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有力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 西方现代化用了500年,殖民化和两次世界大战代价惨痛,中国仅用70年推动14亿人口现代化,中国效率远高于西方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在2030年发生,中国通过努力或能成为领航者,届时将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理念的实施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周文强摄)
新中国外交既服务于国内建设,又向国际社会贡献了中国智慧
文汇报:您是怎样理解“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一重要论断的?外交往往是内政的延伸,您如何评价70年新中国的外交?
金灿荣:我认为新中国这70年的外交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既服务于国内建设与发展,又向国际社会贡献了中国智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一以贯之的,即外交尽管经历了挑战和曲折,但没有犯大错误。什么是大错误?比如,苏联侵略阿富汗,把自己拖垮了;美国干涉越南损失巨大,导致其内部分裂,并在与苏联的战略竞争中非常被动;2003年,美国进攻伊拉克,73%的美国民众反对,现在许多美国人反思,这是美国历史上重大的战略失误之一:消耗了60000亿美元,但在战略上却毫无收获。中国至少在过去70年没有犯这样的错误,尽管我们也有一些边境战争,但都是防卫性质的,并未侵略别国。
第二方面,外交很好地服务了国内的建设与发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解决安全问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解决发展问题,现在则主要解决国际地位问题。一个富强的国家的崛起,基本都要经历这三部曲。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外交较好地完成了任务。现在,我们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在这70年间,中国外交在维护国家独立、帮助实现工业化、大力发展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与苏联合作引进156个大项目,为奠定工业化的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中美乒乓球队破冰互访,开启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从而结束了两个世界大国、10多亿人口之间近30年相互隔绝、敌视乃至冲突对抗的局面,国际大势与历史进程为之一变。可以说,70年的中国外交在寻求国家安全、建立工业化基础、推动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时刻,都作出了非常正确的抉择。
中美乒乓球队破冰互访,开启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第三方面,中国为许多国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帮助。
中国与印度、缅甸顺应历史潮流,共同倡导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周恩来从普遍认同的国际准则中提炼出来,超越了冷战时代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能为各国接受,又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国特色,体现中国外交强调共识、自律与互相约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正是这些特点,使之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有力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在加强同非洲国家友好合作、全球维和、解决贫困问题等方面中国都有许多贡献,对于维护亚洲地区的安全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亚洲地区潜在的热点非常多,包括朝鲜半岛、东海、南海、台海,以及印巴之间的冲突。拥有欧盟和北约这些运行良好机制的欧洲,从科索沃战争到乌克兰冲突,战事不断,而中国在实践中,努力控制周边热点,维系了地区的安全稳定状态。亚洲地区经济发展前景是全球之首,离不开中国的外交贡献。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交要把握新格局、新模式、新工业革命、新全球问题特质
文汇报:要强起来的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同时也面临了世界局势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目前这样的状态下,对中国外交实践会有哪些挑战?
金灿荣:百年未有之变局,说明国际形势非常不确定,始终处在变化之中,且这个变化是大变化,大到百年未有之大变。把握好了大变局的基本含义才能自如地应对外交挑战。我个人理解,基本含义体现在新格局、新模式、新工业革命和新全球问题四个重要方面。
金灿荣的书房,随处可见关于书籍和资料
首先,国际关系从西方主导走向东西方平衡的新格局。
国际格局是指一段时间内,比较稳定的国家间力量对比。过去几百年,西方在力量对比中占据优势,因此,西方国家主导了近代国际格局。在近代史上的很多方面,西方都比我们进步:地理大发现、殖民体系建立,促使西方走在前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革命为西方奠定工业化基础,科学革命推动工业革命发展进程等。
而现代科学产生后,出现了现代社会运动(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然后又出现了工业革命,这是现代生产力进步的关键环节。工业革命发生在西方,具体包括军事革命、城市生活革命、现代信息革命。这些都是进步的主要脉络,它们交叉影响,形成合力。
为何这一格局现在变了?第一,因为西方老了,功能开始退化,这是生物学决定的。日本平均中位数是49岁,德国48岁,中国只有36岁。第二,因为我们一百年来认真学习西方的四位先生——德先生(democracy)、赛先生(science)、马先生(market economy)和罗先生(rule of law)。马先生指的是市场经济,中国学得尤其出色。中国市场经济的基因非常好,给点阳光就灿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成为中国不断走向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这四个领域,中国学习到了许多东西,增强了我们的力量,促使世界格局从几百年的西方主导走向了东西方平衡的新格局,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含义。
其次,中国开辟了现代化的新路径——“中国模式”。
历史进程中曾出现一些与西方不同的模式,但就其原创性来说是有瑕疵的,例如苏联模式是德国模式的斯拉夫版,日本模式是德国模式的东亚版。最近十几年,中国现代化的初步成果令西方学界承认,确实存在与西方不同的“中国模式”。它有几个不同于西方的特点,一是中国模式规模宏大,二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效率极高,三是中国共产党作用显著,四是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就第二点而言,西方耗费了500年进行现代化,其间,牺牲了几千万的印第安人,一战导致7000万人死亡,二战导致2亿人死亡;反观中国,仅耗费70年时间,推动14亿人口现代化、工业化,虽然过程中也有曲折,但整个过程中从未侵略伤害其他国家。相比较,中国的现代化效率远高于西方。
就传统文化这点而言,大传统的儒释道是非常科学的意识形态。“儒”调整人与人的关系,这是一切社会组织最核心的能力,也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部分,从生物学上看,妇女因为两脚站立使得骨盆无法扩张,这就导致婴儿在出生时过于弱小,需要整个家族共同呵护,这和其他动物都不同。因此,人一出生就是社会化动物。西方主导的意识形态自由主义的本性是个人本位,而非社会本位,这不符合人的生物学特点。相比之下,传统中华文化中的社会本位才更合理,中国模式以高度依赖动员能力极强的中国共产党为具体组织方式,以人的理性管理自身与社会,具有代表性且意义重大。所以,中国实践可以论证理论观点——现代化道路包括西方和中国两种模式。
中国或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航者,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
文汇报:您预言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在2030年到来,届时中美格局会有变化并带动世界格局的变化,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之间有何关系?
金灿荣:确实,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或将在根本上改变人类,中国如果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航者,将更有利于我们推进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外交理念的实施。
5G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
过去几百年,由于西方创造了三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电气化、计算机,拉开了与东方的差距,但中国抓住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尾巴。当下,人类正进入计算机网络化的最新阶段即5G+物联网时代。中国在5G技术研究领域的飞跃,让美国等西方国家惊愕不已。
美国学界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电子新材料石墨烯将替代已达到物理极限的硅晶片材料;第二是基因工程;第三是人工智能;第四是量子科学;第五是核聚变。目前,由于技术积累较好,美国在这五个领域全面领先,属于第一梯队。中国在五个领域均有参与且表现不俗,中国与欧洲、日本同属第二梯队。
第四次工业革命目前仍处于第一个十年酝酿期,第二个十年即2030年之后才会真正发生。我认为,在未来十年,中国会甩开欧洲、日本而脱颖而出。这样,中国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航者,生产力必定获得极大提升,有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以此趋势观察中美关系,两国各有优势。例如,美国出众的创新能力,但从经济学角度看,美国国内1/3的产业永久消失,使得很多技术无法通过产业转化成产品,更无法进入市场。而中国的优势在于:中国是一个拥有最全产业门类的国家;中国的产业化能力较强,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加强。华为18万员工中有6万多是外国人,其中4万是科学家,最大的数学计算中心设在巴黎,另一个设在惠灵顿。华为从俄罗斯、伊朗、印度、土耳其挖掘了许多技术人才。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历史机遇,是当代中国人的使命,再努力20年,中国定能率先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取得突破,到那时中美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短期看中美经贸摩擦谈判会比较艰难;长期看,中美关系也会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下重新进入竞合的良性平衡生态。
(采访:文汇报记者 李念)
相关链接:
马丁·雅克:一个西方学者眼里的中国崛起 | 读懂中国系列访谈
徐焰: 从“两弹一星”到特色军改,中国国防70年 | 读懂中国系列访谈
作者:金灿荣、李念
编辑:袁琭璐
视频:袁圣艳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