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主题采访活动,8月17日在杨浦区举行。记者前往湾谷科技园,实地了解只是杨浦协同创新的新成就;继而走进社区,来到五角场街道国定支路睦邻街区,感受老百姓家门口的“人人讲堂”“人人会客厅”的社区“烟火气”。作为上海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杨浦正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努力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创新是引领杨浦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多年来,杨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从“工业杨浦”到“创新杨浦”的转型升级之路,成为了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区、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区。湾谷科技园所在的新江湾城5公里辐射半径内还聚集了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与“硅谷”有着相似的区位优势,是杨浦区“三区联动”区域创新协同网络体系创新示范园区。
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一批科技孵化配套机构集聚湾谷科技园,通过“开放式协同创新”的运营模式,汇集各类要素资源,实现功能和能力的有机融合。持续加强了“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和“学城、产城、创城三城融合”的建设理念。通过整合高校、园区、产业等优势资源,汇聚社会各界力量,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逐步构建了一个集“技术交易活跃”、“新兴产业孵化”、“龙头企业集聚”为一体的科技园区。
“大学也好,科研院所也好,他的创新是基于创新本身,对市场的了解是不够的,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更多的是从0到1。企业需要创新资源,这个创新和大学的创新是有差距的。我们认为,企业往往擅长的是从10到100,工业化和商品化是企业擅长的,那2到9谁来做?我觉得除了政府要去推动,更重要的是市场,对市场最敏感的是资本,然而资本进入创新其实是缺乏一条明晰的途径的。今天我们在湾谷做的,就是要打破藩篱,把供需双方放到一个公共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上海技术交易所。然而技术交易不是一个标准化产品的交易,无法连续交易,需要挖掘和撮合,需要了解技术转移的机构和人才,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的建立,首先是培养人才,然后汇聚更多的中介机构到这里来,搭建一个数字化平台,为供需双方服务。”谈起创新策源,长期深耕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上海技术交易所董事长、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总裁谢吉华有着他的理解,创新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各方共同扶持,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化落地,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是一个协同有机的整体。
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杨浦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内生动力都显著增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站上2000亿元台阶,增幅位居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区域经济加快恢复、整体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增幅位居全市前列。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信息技术服务业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居中心城区首位。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杨浦滨江,首次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杨浦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最优的供给服务人民,努力建设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成就人民的美好杨浦。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探索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杨浦在服务保障民生领域下大力气,着力改善民生,尤其聚焦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引领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社区共同体,始终在人民城市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
国定支路周边的小区大多是老旧小区,房子空间少,饭客厅合一,大家需要一个交友、交流的空间,同时,老旧小区租房相对便宜,除了老人,还有很多“B站”、“大创智”的白领、年轻人,他们也需要在社区找到归属感。了解到居民的需求后,五角场街道在社区更新过程中充分挖掘潜力,经过改造,一个能够满足各类人群社交需要、“全人群”共享、具有社区会客功能的空间应运而生。“人人会客厅”集党群政务服务、睦邻文化活动、读书交友活动等为一体:从0-3岁幼托到儿童乐园、从青年中心到为老综合体,在“人人会客厅”一应俱全,实现了服务对象由原来的“为老”向“全人群”的转变。炎炎夏日,“人人会客厅”里凉风习习,日托幼儿们在老师带领下玩耍嬉戏;周边青年来到社区咖啡点上一杯书香拿铁,享受咖啡氤氲的夏日惬意;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小姐姐们穿上国风服饰来一场时空穿越的旅行;日近中午,来“人人会客厅”纳凉的老人来到隔壁社区食堂,为老营养餐已然就绪开餐。
不大拆大建,下足绣花功夫。位于“人人会客厅”北侧的“人人讲堂”是街道通过排摸整合国定支路上的社区公共空间资源,通过城市微更新改造未被利用的畸零角落,整合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策划建设的社区文化新地标。以15分钟生活圈为依托,把公共服务送到最具烟火气的社区菜场边上,让老百姓在“买好小菜”之余,还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文化盛宴”。
杨浦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数量、资金投入、服务领域只增不减。三年来新增养老床位1409张,总数达11163张,建成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33家、助餐点118家;每年新增2个普惠性托育点,实现了全区12个街道普惠性托育点全覆盖;建成学校5所、在建5所,增加学位数13300个;新增各类公共卫生机构43家,做优做实老百姓家门口的医疗服务。杨浦将继续做大公共服务“蛋糕”,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加快实施新一轮17项民心工程和55项民生实事项目,全力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深入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努力使公共服务供给更为多元均衡优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建立联勤联动、“多网合一”的城市运行大安全、大应急体系,开发更多便民惠民应用场景,使城区更加宜居、韧性、智慧。
文:叶辰亮
摄影:陈彦锴 叶辰亮
剪辑:王天赐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