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
重大平台建设和跨区域合作有力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持续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突破,公共服务共享水平明显提升……今日的长三角,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从顶层规划到实际推动都取得明显成果,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
17.6%、19.2%、19.5%、18.7%——今年一季度,沪苏浙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
跨界无感成为可能
元荡湖,横跨沪苏两地,五分之一属上海青浦,五分之四属苏州吴江。湖面之上,585米长的元荡慢行桥如丝带蜿蜒。一旁是去年通车的元荡桥,往来两地由过去绕行高速40分钟缩短到只需5分钟。这也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首条打通的省际“断头路”。
2019年11月1日正式揭牌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含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两区一县”。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样板间”“试验田”,示范区自成立起就承担着重要使命——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率先探索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
一般而言,省际跨界区域距离省会和中心城市较远,容易成为阻滞国内大循环的薄弱环节和资源要素流动的堵点瓶颈。一年多来,示范区着力在“一”上下功夫,在“同”上做文章,聚焦“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通过制度创新来打破行政壁垒、政策藩篱,昔日的“三不管”地区正成为创新协同的新高地。
以环元荡生态修复及岸线贯通项目为例,青浦、吴江两地审批要求、设计标准、建设进度不同,如何有效推进?在示范区执委会的协调指导下,两地政府多次协调会商,整体谋划、联合审批,实现了“共谋一个项目、共建一批机制、共绘一张蓝图、共商一套标准、共推一个计划、共管一个运维”。“我们希望,未来真正的一体化将是跨界无感。”示范区执委会生态规建部副部长刘伟说。
打通的不仅是道路,还有数据壁垒。在上海市青浦区办税服务厅里,摆放着一台来自浙江省税务局的自助办税终端,江苏省税务局的自助办税终端也即将入驻。“数据多跑路,群众就可以少跑腿。”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青浦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科科长俞志钊介绍,“两区一县”税务局于去年8月签订合作备忘录,4类15项涉税事项可实现跨区域通办。截至今年4月底,已为“两区一县”141户企业办理203项异地涉税业务。
数据一体化加速赋能公共服务一体化。“现在在嘉善的医院看病可以直接刷吴江的医保卡,非常方便。”在嘉善工作的吴江姑娘钱洁说。嘉善县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医疗保险服务中心主任邹萍介绍,“两区一县”85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接入了门急诊联网结算系统,超过230万参保人员可以免备案直接刷卡结算。
“示范区探索的价值就在于形成一批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示范区执委会综合协调部副部长向娟娟说。一年多来,示范区形成了32项制度创新成果,聚焦生态环保、互联互通、创新发展和公共服务四大领域,全力推进60个亮点项目,制度创新度、项目显示度、民生感受度得到充分展现。5月13日,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一体化发展将再提速。
各扬所长协同发展
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指出,长三角区域要发挥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
上海虹桥商务区拥有目前世界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年客流量超过4亿人次,可快速通达长三角都市圈各主要城市和连接国内外。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宁风表示,得益于长三角的产业优势和交通便利优势,国家会展中心吸引了一大批长三角的优质企业前来办展,参展客商可实现当日往返,同城效应充分显现。
上海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长三角正在向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奋进,在更好地服务国家大局中展现长三角担当。
走进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一面密密麻麻的专利墙。“我们孵化的9家企业,有7家分布在长三角。”该公司总经理肖克表示,华进半导体正在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加速布局。
同样,中国南山·无锡车联网小镇是国内首个以车联网产业为主要定位的特色小镇。深南(无锡)车联网有限公司总经理甄鸿波表示,长三角一体化为车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公司联系密切的380多家企业大多来自上海、南京、苏州等地。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侃桢表示,江苏省具有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对江苏而言,抓住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重在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把握“一体化”“高质量”两大关键,放大比较优势,增创竞争优势。
借力一体化,企业发展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2019年底,总投资110亿元的晶科能源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安徽省来安县,实现了“当季签约、当季开工、半年投产”。谈起落户来安的初衷,该公司生产运营总监刘继丰表示,企业发展需要多种要素,长三角的光伏产业根基深厚,一体化使产业集群效应越来越高。
绿色共保擦亮底色
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这是摆在三省一市面前的生态绿色联考卷。
江苏省溧阳市,山林叠翠、田水交织。由沙河、大溪两座国家级大型水库组成的天目湖,从空中俯瞰宛如少女脸上的亮丽双眸。江苏溧阳与安徽的郎溪县、广德市同处苏皖合作示范区,这是全国首个以县为单位,以生态为底色的跨省合作区。为护好天目湖一湖清水,溧阳市与广德、郎溪达成生态补偿机制,对来水区实施严格的保护政策,溧阳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我们与上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创新生态补偿的方式。”天目湖镇党工委副书记杨育美告诉记者。
为有效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溧阳市率先在天目湖流域构建了以水环境为重点的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李恒鹏表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使环境治理从政府单一投入转变为多元化投入,进一步丰富了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途径。
同样美的还有太湖,但这颗“江南明珠”却一度蒙尘。无锡经济开发区华庄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毛培新回忆说,无锡贡湖湾原先有165个鱼塘、4个蓝藻堆放点和3个污染企业。水质处于V类,水生态系统受损严重、蓝藻水华暴发风险高。
近年来,无锡狠抓太湖蓝藻治理,构建入湖河口、自然堤岸和湖体水生态植被系统,并形成了整装成套的适合高藻、富营养化湖泊的立体生态修复技术模式体系。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沿湖各个城市正在加快形成治理合力。2020年,无锡与浙江湖州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立太湖蓝藻防控协作机制合作协议。如今的贡湖湾水清景美,多种珍稀鸟类在此栖息停留,市民们也爱来湖边亲水休闲。“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们将努力使太湖早日重现碧波美景,让这颗江南明珠更加闪耀璀璨。”无锡市蓝藻治理办公室副主任张铮惠说。
题图:无锡发布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赵征南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