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其中,贵州贵安招果洞遗址文化堆积,从距今4万年延续至2000年前,跨越了整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是距今时间最为久远的遗址。
项目发掘单位囊括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项目负责人是张兴龙。
“十大考古办公室”点评道:“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反映了洞穴遗址以其地层堆积延续时间长、比较完好地保留远古人类栖居遗迹的特点。”同时,该遗址是黔中地区人类活动的最早证据,对于建立黔中史前文化发展序列具有重要意义,对全面了解低纬高原喀斯特山区的人类特定适应性生存策略,以及研究中国南方低纬高原山区古人类对气候剧变的适应策略,也有开创性意义。
▲遗址近景照片
招果洞遗址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高峰镇岩孔村招果组。2016-2020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进行了5个年度的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遗址堆积厚约8米,跨越了整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在全国范围内十分罕见。遗迹、遗物非常丰富,发现51处用火遗迹、2座墓葬,大量石制品、磨制骨角器,以及和人类活动有关的动植物遗存。
遗址发掘区布设1*1米探方,同一自然层内采用5厘米水平层向下发掘,出土物全部测量三维坐标,具有埋藏指示意义的遗物,全部测量走向、倾向、倾角等产状信息。考古发掘过程中使用装有newplot软件的手部和全站仪联机作业,大大提升了发掘工作效率和记录精度,为后期的遗址分期、空间分区和人类行为阐释工作奠定了基础。
▲发掘区照片
招果洞遗址文化堆积分为四期6个阶段:
第一期早段年代为距今4.5-3.7万年,该阶段洞穴发育不稳定,人类活动较少,共发现火塘7个。出土石制品磨制骨器和动物骨骼,不少动物骨骼有火烧痕迹。
第一期中段年代为距今3.7-1.7万年,该阶段洞顶崩塌砾石减少,这一阶段黄色黏土与大量含碳的人类活动面相间出现。共发现12个火塘,出土遗物包括石制品和动物骨骼,数量较第一期早段丰富。
第一期晚段为距今1.6-1.2万年,人类活动更加频繁,尤其是用火遗迹明显增多。发现火塘10个。打制石制品数量剧增,出土一件通体磨制石器,刃缘残留有大量赭石粉末。磨制骨角器开始大量出现,分为锥和铲,动物骨骼数量和密度较早、中段明显增加。开始出现大量鱼类骨骼。
第二期为距今1.2万年-9000年,本期是人类活动强度最高的时期,发现火塘5个,墓葬2座,十余石铺活动面,出土大量石制品,磨制骨角器,动物骨骼。其中磨制骨角器的数量在各期中最多,出现少量零台面石片,出土少量磨石。
第三期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发现火塘11个。出土大量打制石制品,出土少量砺石。另有一件石锤(凹石),表面残留红色赭石粉末。出土有表面光滑的球形针铁矿石。另出土磨制石器,主要为石锛。陶器出现,以夹砂陶为主。
第四期灰褐色土,为历史时期堆积。
▲第一期早段磨制骨器
▲第一期中段磨制骨器
▲打制石制品
▲陶片
招果洞遗址在距今早于1.2万年的地层中,发现1件通体磨光石器,刃部占有大量赭石粉末,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磨制石器之一,为探讨磨制石器的起源和功用提供了新证据。
招果洞遗址目前发现火塘51个,主要集中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是目前中国发现的用火遗存最为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之一,这些遗存与散落在周边的遗物一起,为揭示旧石器时代晚期穴居人群的行为和生存策略,提供了重要材料。
招果洞更新世晚期墓葬和陪葬品的发现是贵州目前云贵高原最早的埋葬行为和随葬行为,为研究西南地区早期丧葬观念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新材料。招果洞遗址在距今3万多年地层中发现的磨制骨器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磨制骨器之一。从第一期晚段开始,加工精美的磨制骨角器大量出现,目前已经超过300件,是中国目前出土磨制骨角器最多的史前洞穴遗址。
环境考古工作采用了地层沉积物代用指标和石笋古环境代用指标并用的方法。其中,直接在古人类洞穴遗址内采集石笋进行古气候复原工作,系国内首次,目前已经获得其中几根石笋的精确年代模型,并对石笋进行显微观察,发现石笋纹层内含有许多木炭碎屑,与文化层堆积中的用火强度高度耦合,推测系古人类在洞穴中用火的纪录,最早可追溯到至少一万多年前。
招果洞遗址考古发掘,学术目标明确,多学科深度融合,整合了包括洞穴沉积学、动物考古学、植物考古学、体质人类学、古环境学、石器分析、年代学等学科,考古科研院所与高校强强联合,是区域考古协作和多学科团队攻关的优秀案例。
▲磨制石器
▲部分出土磨制骨角器
参与方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发掘的学术意义在于:
1、招果洞遗址文化堆积从距今4万年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堆积厚度约8米,年代非常连续,是西南地区史前洞穴标尺性遗址;
2、出土加工精美的磨制骨角器共306件,出土年代最早的磨制骨器接近距今4万年,是目前中国年代最早,最丰富的磨制骨角器材料,为揭示华南旧石器时代晚期技术革命,提供了新材料;
3、延续4万年之久的小石片工具传统为东亚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技术多样性增加了新证据;
4、距今早于1.2万年的地层中出土的通体磨光石器,是目前年代最早的通体磨光石器,石器刃部沾有大量赭石粉末,为研究磨制石器的起源和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象征性行为提供了新材料;
5、遗址发现的两座万年前的墓葬,否定了华南地区现代人两层论假说,强调本地现代人的连续性,且首次明确左利手现象(俗称“左撇子”)与狩猎采集生活的关系;
6、动植物遗存数量大种类丰富,是广谱革命的典型例证,同时,遗址文化堆积和气候变化具有很好的耦合性,特别是揭示出动植物遗存对末次冰盛期和新仙女木期的气候事件响应以及人类行为的独特变化,如末次冰盛期后,人类对水生动物资源利用的显著增强和对洞穴利用策略的明显变化;
7、招果洞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持续五年,田野工作扎实,学术目标明确,注重多学科综合研究,是区域考古协作和多学科团队攻关的优秀案例。
作者:付鑫鑫
图片: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国家文物局 文博中国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范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