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区6号高台建筑发掘区整体航拍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通报,考古人员在西安市主城区以北18公里的秦咸阳城遗址发现秦咸阳城宫殿官署区,现存面积约500万平方米。此外,在对遗址最东部堆积进行勘探试掘时,发现一条东西断续分布长达9公里的水系遗存,沿线有类似湖泊的不规则大面积静水淤泥堆积。结合周边考古资料,考古专家判断东部水域就是文献记载的兰池。根据记载,兰池为秦始皇引水所造之池,并在池北侧造宫殿一座,名曰“兰池宫”,秦朝末年遭毁弃。
秦咸阳城遗址总平面图
秦咸阳城遗址现属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辖地,它以渭水为界分为南、北两区,渭河以北的秦咸阳城遗址北区遗址区考古工作已取得了众多成果。其整体布局面貌逐渐明朗,其宫、署、郭各区分列,利用人工壕沟结合水系、台塬等自然环境,区分各功能区界域并形成防卫设施。
宫区6号高台建筑顶部航拍
宫区6号建筑西北附属建筑发掘区航拍
据主持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介绍,考古发现,秦咸阳城宫殿官署区内建筑分布密集,现存面积约500万平方米。宫殿官署区内的西部、北部、南部各发现50米宽的道路,两横一纵分布,构成干道路网。西部道路为南北向,探明长度1公里,向北延伸通往望夷宫遗址;北部道路为东西向,已探明长度近6公里,向西通往城址外的王陵和国人墓葬区;南部道路为南北向,已探明长度0.8公里,经试掘发现叠压厚达1米的多层路土与路基垫土,时代自战国晚期至秦代沿用至西汉晚期,南北延伸方向分别连接厨城门桥与6号宫殿建筑遗址。
据了解,持续进行至2020年的6号建筑遗址发掘工作取得重要进展。6号高台建筑在现地表以上仍残留夯土台基,自秦代地面至现存台基顶部高度达11.3米,顶部结构完全揭露,发现曲尺形墙体与壁柱、台阶与斜坡通道、涂朱地面等,顶部复原面积约1000平方米,具备政务大殿的条件。高台底部夯土台基近方形,面积达1.6万平方米。6号高台建筑西北部发现附属建筑一组,为曲尺形高台建筑围合“四合院”式地面建筑的组合形式。
区域北部为东西长4.5公里的人工壕沟,通过解剖试掘确认壕沟修建与主要使用年代与秦咸阳城同期,南部为高差达20余米的自然台塬,二者共同构成了防卫系统,也形成区域的划分界限。在台塬以下以往发现的建筑遗址经试掘确认为西汉早期建筑,与汉鲁元公主、宣平侯张敖墓园相关,进一步证明了秦代宫殿官署区不曾分布于台塬阶地之下。
官署区调查采集凤鸟纹陶范
兰池水淤泥堆积点试掘
在宫殿官署区的西部、北部,为面积达230万平方米的官署手工业制作、管理及府库区。经试掘确认,其中存在高等级骨器制作、金属冶铸、铸币、石甲胄制作等手工业遗存,其中包括皇室日常用器与丧葬专用明器制作两种类型,其产品精致化、等级高、不见原料初级处理环节。2016年至2018年,曾完整发掘曲尺形府库建筑一座,出土大量刻文为“北宫乐府”、数字编号及音律的石编磬,获得了府库修建及使用、消防、损毁等各环节的资料,明确了秦咸阳城渭河以北宫殿或宫区的指称。
另据获悉,2020年,考古人员在秦咸阳城遗址最东部堆积进行勘探和试掘,面积达36万平方米,发现一条水系遗存,东西断续分布长达9公里,沿线有3处类似湖泊的不规则大面积静水淤泥堆积。淤泥堆积平均厚度为3.5米至4米,在两处试掘点中均发现汉代或稍晚遗存打破淤泥堆积的现象,证明其水域形成时代不晚于汉代。结合周边考古资料,判断该东部水域即为文献记载的兰池。
专家介绍说,这条整体东西向的断续水系,应为局部人工沟渠联结自然湖沼形成,可能对应于汉代文献所记载的长池。它是秦咸阳城内一处重要的水利设施,同时也作为宫殿官署区与郭区之间另一道重要的分隔线。
文:文汇报驻陕记者韩 宏
图:文博中国
编辑:赵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