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带着上海人民的真诚和医院领导的期望,一定要完成好这次派遣任务,最重要的是服务好当地老百姓。”带着殷切的嘱托,来自上海市同济医院的援黔医生王晖在今年6月来到赤水市,开启了在赤水市人民医院的援黔时光。
初到赤水市,克服饮食、生活习惯的不适,王晖迅速投入工作,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积极参与患者治疗、查房。患者渐渐熟悉了这位说着东北普通话的“上海医生”,在病房、门诊、会诊中心、影像检验科,王晖穿梭其中的身影不时出现。
“作为帮扶医生我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一方面要作为纽带,发现和推动临床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实际,做好日常工作,实实在在的通过技术服务当地。”王晖说到。
在所在科室和医院的支持下,王晖所在团队短期内成功地开展部分重大手术:如半肝切除、腹腔镜肝切除术,复杂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每一项手术的成功都是团队协作的果实、饱含着援黔医生们通过技术服务本地医疗、服务赤水医联体建设的真情实感。
王晖初到赤水市人民医院时,就遭遇了一项不小的挑战。
当时赤水人民医院外科医疗组收治了一位79岁的患者向大叔,1月前开始出现腹部疼痛不适,疼痛逐渐加重才来就诊,检查提示肝脏肿瘤。王晖详细了解大爷病情后,判断肿瘤位于肝右叶达12cm,必须作右半肝切除。
手术做还是不做?患者家属面临艰难的抉择。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至今需要坚持口服抗凝药物控制和预防血栓。经过与上海知名肝脏外科专家团队的沟通,王晖为病人制定了微创手术的方案,经过反复的解释沟通权衡利弊,最终征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回忆起手术全过程,王晖如释重负:“我和普外科同仁慎重的展开术前准备,协调医务科、影像科、麻醉科、ICU、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讨论手术方案,尽快为患者进行了腹腔镜手术,手术后向大叔恢复良好,短期就下床活动恢复进食,没有出现胆并发症。腹腔镜肝切除术是腹部外科最为复杂的手术之一,改变传统的肝外科创伤,将切口长度从25-30cm缩减成为几个1cm的小孔,更小的切口给患者带来了更小的创伤。”
在家门口享受来自千里之外上海的优质医疗服务,这是赤水人民以前不敢想的事。
“现在我逢人就说赤水市人民医院的医生护士好,这么高难度的手术,在家门口就做了,感谢上海来的医生和所有的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向大叔的家属还没等病人痊愈出院,便给医生们送来了锦旗。
事实上,王晖医生是一名老“帮扶”了。“我2013年就到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进行过帮扶。”王晖介绍说,“这次到贵州医疗帮扶之前,同济医院和同济大学的领导就嘱咐我,要高质量完成帮扶任务,最重要的就是服务好当地的老百姓。”
“为了完成领导的嘱托,除了通过技术帮扶为赤水整体医疗技术提高贡献力量以外,我还常常思考可以开展哪些‘自选动作’能帮助到赤水的同行。”王晖说,在工作中,他发现赤水的不少医生没有走出过贵州,因此,他觉得,改变思想、改进当地医师的工作方式,帮助他们到发达地区进修很有必要。
王晖认为,通过手术救治那些没有机会走出贵州、走出大山的病患,人数毕竟有限,为当地留下一支人才队伍更为重要。“那样,即使我们帮扶项目结束以后,他们自己也有继续发展的后劲儿了。”
王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王医生到我们医院后,不但通过‘师带徒’的方式教给我们知识和技术,还要求我们工作时必须讲普通话。”赤水市人民医院医生卢彬表示,“王晖老师会通过教学查房、理论授课、规范解读等多种形式传递新的医疗理念,这些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很有帮助。”
“工作时间坚持讲普通话是我的要求,我觉得,以后这些年轻医生‘走出去’到上海这些大都市学习深造,熟练讲普通话就是基础条件。”王晖说,普通话教学还可以引导这些年轻人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通过向他们灌输一些新的医疗理念,不仅能帮助他们规范医疗行为,也间接地让赤水的医疗团队形成长效进步的氛围,从而为当地医疗事业不断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沪赤两城一衣带水,赤水人的热情、诚恳激励着我,能为赤水市人民的健康和幸福做出贡献是值得我欣慰的一段经历。”王晖说。
《“决战脱贫攻坚——来自对口帮扶一线的故事”》(26)
编者按: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为更好地宣传上海市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全面展示上海助力对口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成果,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文汇报社联合主办的“决战脱贫攻坚——来自对口帮扶一线的故事”主题报道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旨在“讴歌援建奋斗者、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向本市援外干部人才、志愿者以及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社会爱心人士等征集在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中的做法、经验、成效、感悟等以及相关图片、音视频材料,全面宣传展示本市助力对口地区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就。即日起,相关内容将在“文汇”APP集中刊发,以飨读者。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贵州日报、人民网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刘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