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和妈妈一起来看过五六次演出,但今天(11日)下午的《描朱记》最完整。”小学6年级学生葛俞飞扬兴奋地告诉记者,将来有机会,他希望能从事昆曲相关的职业。
问起一旁的妈妈俞倩为什么经常带孩子看戏,她解释道:“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想让孩子从中汲取养分。而且,今天的表演很震撼,在现场鼓掌,我们的手都鼓红了,演员演得好,颇有大师风范。”
▲开幕式现场。
今晚(1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昆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20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在昆山开幕。
自2018年开始,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创新举办,先后组织30个省(区、市)232个剧种、274个剧目、134场演出,共计8万人次现场观看演出,网络观看点击量超过3800万人次,新浪微博累计阅读量超过3.2亿,抖音播放量超过1.3亿。今年,在为期42天的盛会里,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的116个戏曲剧种将齐聚鹿城,演出大戏22台、折子戏组台20场,1场戏曲晚会。加上前两年的展演剧种,全国348个剧种,还有木偶剧、皮影戏在昆山实现“大团圆”。
开幕式前,记者采访了下午出演《描朱记》的主要演员黄朱雨、王婕妤。分别于2005年、2003年开始学习昆曲的黄朱雨、王婕妤从前就搭档过《牡丹亭》等。《描朱记》是昆山当代昆剧院历时3年、精心创排的原创昆剧,也是江苏艺术基金2020年年度资助项目。黄朱雨说,很感谢观众肯定今日的首演,同时,也希望专家们能多提意见,更上层楼。
昆山当代昆剧院党支部书记瞿琪霞透露,今年恰逢昆剧院创建5周年,传统戏曲在现代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需在人才传帮带、剧目创新等方面不断作出新的探索。“11月,结合传统戏曲与现代生活的抗疫题材昆曲现代戏《峥嵘》将在南京首演,讲述了青年昆曲演员和医生的故事。”
▲《峥嵘》海报。
开幕式上,组委会向全国相关戏曲院团、戏曲研究机构、戏曲类社团组织代表赠送2018年、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演出视频汇编。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向昆山捐赠歌仔戏代表性物品;开幕式后,演出了歌仔戏《侨批》。
歌仔戏,又称芗剧,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流行于福建、台湾和东南亚闽南华侨华人聚居地。“侨批”是早年海外华侨与家乡的往来书信,是一种银信合一的特殊寄汇方式,201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由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带来的歌仔戏《侨批》生动再现了当年闽南华侨华人的这一乡愁记忆和文化符号,表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
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文化部观摩专家陈鹏表示,百戏盛典举办3年来,一方面,硬件设施逐步提升,新建戏曲博物馆等;另一方面,戏曲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普通人对昆曲等戏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全国348个剧种,尤其一些小剧种、民营剧团,得到当地支持,有了向全国人民展示的机会,参加百戏盛典无疑有助于自身的发展。“戏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呼吁各级文化部门能对戏曲文化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歌仔戏《侨批》剧照。
10月9日特意从成都坐飞机来看戏的80岁老先生蔡志雄,已经是第二次来看百戏盛典。他乐呵地说:“昆山演出的戏好,组织得也好,我们在这生活也习惯,各种各样的剧都看了,很开心。在剧院里看戏,跟电视上看,感受不一样。看现场更愉快,有实实在在的人在表演。表演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就好比不同的人演同样的桥段,观众感受是不一样的。”
在老戏迷蔡志雄的带动下,77岁的老伴儿周美君也来了,“他去年来看了38天,这次42天也要全部看完才肯走。”
据悉,在延续2019年相关活动基础上,今年的百戏盛典突出文旅融合、文化交流等元素,新增港澳台戏曲文化月、“戏曲百戏百人百画”作品征集展览、“戏曲百戏进校园”、文创展示周等活动,特别是策划“看百戏、游江苏”文旅融合主题活动,推出6条“观演赏景”精品线路。
演员方面,以大戏形式参演的剧目中,有10台剧目由12位“梅花奖”演员领衔演出,比如,河南豫剧《程婴救孤》李树建为“二度梅”获得者,江苏淮剧《赵五娘》的主演陈澄、陈明矿夫妇及浙江绍剧《三打白骨精》的主演姚百青、施洁净均为“梅花奖”获得者。戏曲晚会汇聚当代知名戏曲表演艺术家,以名家、名段演唱的形式,展示三年来戏曲传承发展取得的成果、表彰先进,发布后三年活动计划,展望未来戏曲传承振兴的路径和蓝图。
作者:本报记者 付鑫鑫 驻苏记者 叶志明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何连弟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